百岁乃有一人,得七十者稀。
张眼看他死,不能自觉知。
痴皮裹脓血,顽骨强相随。
两步行衣架,步步入阿鼻。
双盲不识鬼,伺命急来追。
赤绳串著项,反缚棒脊皮。
露头赤脚走,身上无衣被。
百岁乃有一人,得七十者稀。
张眼看他死,不能自觉知。
痴皮裹脓血,顽骨强相随。
两步行衣架,步步入阿鼻。
双盲不识鬼,伺命急来追。
赤绳串著项,反缚棒脊皮。
露头赤脚走,身上无衣被。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梵志的作品《诗并序(其十四)》。王梵志以通俗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人生的无常与苦痛,以及对死亡的恐惧与无奈。
诗中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揭示了人生的短暂与脆弱。"百岁乃有一人,得七十者稀",感叹人生百年,真正能活到七旬的人寥寥无几。接着,诗人描述了死亡的景象,"张眼看他死,不能自觉知",表达了面对死亡时的无知与恐惧。"痴皮裹脓血,顽骨强相随",形象地描绘了死亡后肉体的腐烂与痛苦。
"两步行衣架,步步入阿鼻",将死亡比作走向地狱之路,暗示了生命的终结意味着进入苦难的轮回。"双盲不识鬼,伺命急来追",进一步强调了死亡的突然与不可预测,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恐惧。
"赤绳串著项,反缚棒脊皮",通过具体的细节,展现了死亡过程中的痛苦与束缚。"露头赤脚走,身上无衣被",最后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死亡后的凄凉景象,强调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深刻揭示了人生的苦痛与无常,以及对死亡的恐惧与无奈,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和深刻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