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陀松下坐听涛,箕踞科头逸兴豪。
携得焦桐何必鼓,高山流水自成操。
盘陀松下坐听涛,箕踞科头逸兴豪。
携得焦桐何必鼓,高山流水自成操。
此诗描绘了一位高士在松树下静坐听涛的情景,展现了其超然脱俗的逸兴和自然之美的欣赏能力。首句“盘陀松下坐听涛”以盘旋曲折的松树为背景,生动地刻画出高士的隐逸生活状态,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倾听波涛的壮丽之声。次句“箕踞科头逸兴豪”则通过描述高士的坐姿——箕踞(一种随意放松的坐法)和不戴帽子(科头),进一步展现其洒脱不羁、放浪形骸的个性,以及内心的豪情与自由。
后两句“携得焦桐何必鼓,高山流水自成操”更是点睛之笔。高士虽携带着焦桐(古代的一种乐器,此处借指琴),但并不急于弹奏,而是让自然界的和谐之音——如高山流水般清澈悠扬的天籁,自然而然地成为他心灵的乐章。这不仅体现了高士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欣赏,也暗示了他追求精神上的纯净与和谐,而非物质的享乐或技艺的炫耀。整首诗通过对高士形象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超凡脱俗、崇尚自然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