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古意·其三》
《古意·其三》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五言绝句

菱花背日寒,芡花向日暖。

同是水中根,为心有长短。

(0)
鉴赏

这首诗以菱花和芡花为喻,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中不同植物在面对阳光时的不同反应,以此隐喻人生境遇与内心世界的复杂性。

“菱花背日寒”,菱花,即菱角的花,生长于水边,背对着太阳,因此显得寒冷。这里以“背日”象征着面对困难或逆境时内心的孤独与冷寂。“寒”字不仅描绘了菱花在阳光下的物理状态,也暗含了人在逆境中的心理感受。

“芡花向日暖”,芡花,即鸡头米的花,同样生于水中,但它的花朵向着太阳,因此显得温暖。这一句通过“向日”和“暖”字,表达了在面对相同环境时,不同的态度和选择可以带来截然不同的感受和结果。

“同是水中根”,这句话揭示了菱花和芡花虽然生长环境相同,但它们对待阳光的态度却大相径庭。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人类行为的隐喻,暗示了人们在面对相似处境时,因内心世界的不同而展现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为心有长短”,最后两句点明了主题,指出人的内心世界(心)决定了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和态度。这里的“长短”并非指实际长度,而是比喻人心智的深浅、情感的丰富程度以及对事物理解的深刻与否。通过菱花与芡花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人性多样性的思考,以及对个体内心世界重要性的强调。

整体而言,这首诗借自然界的景象,巧妙地探讨了人生态度、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体差异对生活体验的影响,富有哲理意味。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济上逢张漕尉

济水绕船流,萧然独树秋。

暮云停楚骑,明月出吴钩。

主计张苍棹,沉酣李白楼。

不堪思往事,零落半同游。

(0)

引见赐宴恭纪二首·其二

重漕明主意,既醉远臣心。

席避彤庭日,筵依松树阴。

大官多且旨,小史酌还斟。

世食天朝粟,衔恩岂自今。

(0)

菩萨蛮·其一秋闺

半塘玉露秋逾洁。一帘风竹敲残月。人倚曲阑干。

琼花压两鬟。长空横雁影。人远天涯近。

书寄一分愁。萧萧芦荻秋。

(0)

好事近.寄怀婉洵大姊

忆自别君颜,已易一番寒暑。

多少别离情况,诉西风寄语。

秋来容易损柔肠,不独黄昏雨。

偏是一檠灯影,照相思最苦。

(0)

烛影摇红

几日春阴,等闲辜负芳菲节。

小阑静日更无人,只见花飞雪。满地榆钱堆积。

柳丝长、暮烟云碧。蓬山路远,雁字无凭,金钱暗掷。

一枕馀酲,嫩寒锁梦慵无力。

起来心事正阑珊,毕竟和谁说。旧恨新愁■■。

更何堪、啼鹃声切。一番细雨,几夜狂风,春归无迹。

(0)

千秋岁

碧纱窗外。绿树阴如盖。夜寂静,虫声碎。

海棠含宿露,憔悴偏多态。

频盼睐,流光易逝花难再。金尊空自醉。

对饮人何在。惟月影,常相对。

锦书和泪寄,莫把归期改。

情无赖,香罗绾尽同心带。

(0)
诗词分类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诗人
袁说友 谢肃 董纪 周岸登 杨爵 孙应时 林大钦 黄公辅 黄廷用 戴梓 华镇 杨荣 费墨娟 仇远 李云龙 释慧空 陆文圭 杨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