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水微波拂苑墙。画屏残蜡照宫黄。
东风倾国宜通体,谁赏徐妃半面妆。
洛水微波拂苑墙。画屏残蜡照宫黄。
东风倾国宜通体,谁赏徐妃半面妆。
这首诗《杨柳枝》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张尔田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洛水边的景致与情感的交融。
首句“洛水微波拂苑墙”,以洛水的微波轻拂着皇家园林的围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洛水的柔美与围墙的刚硬形成对比,暗示着自然与人工、流动与静止之间的和谐与冲突。
次句“画屏残蜡照宫黄”,将画面进一步展开,描绘了一幅残烛映照着皇宫内金黄色的景象。画屏与残烛的结合,不仅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转换,也隐喻了繁华背后的孤独与寂寞。
第三句“东风倾国宜通体”,将视角转向自然界的春风,春风拂过大地,赋予万物生机,同时也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普遍追求。这里的“倾国”并非直接指国家,而是借以形容春风之广被与强烈,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生机勃勃景象的喜爱与赞美。
最后一句“谁赏徐妃半面妆”,巧妙地引用了古代传说中的徐妃半面妆的故事,以之为喻,表达了对美的欣赏与追求。徐妃的半面妆虽未完全展现,却能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如同诗中所描绘的景致,虽不全然呈现,却能触动人心,引发深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美的深刻理解,同时也蕴含着对时光流转、世事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