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儿昔病疟,父闻城中归。
入门手拊额,未语先献欷。
谓汝勿先我,声出泪亦随。
是时月正午,当户松风吹。
年年暑月夜,此味悬心脾。
孤儿昔病疟,父闻城中归。
入门手拊额,未语先献欷。
谓汝勿先我,声出泪亦随。
是时月正午,当户松风吹。
年年暑月夜,此味悬心脾。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感人至深的家庭场景,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生活细节,展现了父亲对患病儿子深切的关爱与忧虑。
诗的开篇“孤儿昔病疟,父闻城中归”,点明了故事背景——一个孩子因疟疾生病,父亲从城里归来。这种情况下,父亲的归来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回归,更是心灵上的慰藉。接下来,“入门手拊额,未语先献欷”描绘了父亲进门后,不待言语便已流露出的担忧与心疼,这一细节将父亲的爱子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谓汝勿先我,声出泪亦随”一句,父亲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孩子的呵护与保护,即使在未开口之前,泪水已先于话语流出,这不仅是情感的宣泄,也是对儿子深深的歉意与自责。父亲担心自己先于孩子离去,这样的心理活动,体现了深厚的父子情谊。
“是时月正午,当户松风吹”描绘了当时的时间与环境,正午的阳光与户外的松风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氛围,为后续情感的抒发提供了背景。
最后,“年年暑月夜,此味悬心脾”总结了父亲对儿子的忧虑与思念,这种情感不仅仅局限于当下,而是贯穿于每年的暑月之夜,成为心中挥之不去的牵挂。这句话不仅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无尽思念,也暗示了这种情感的持久与深刻。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通过父亲对患病儿子的关怀与忧虑,展现了深厚的人伦情感,以及在特定情境下人性的光辉。
妙龄秀发,湛灵台一点,天然奇绝。
万壑千岩归健笔,扫尽平山风月。
雪里疏梅,霜头寒菊,迥与馀花别。
识人青眼,慨然怜我疏拙。
遐想后日娥眉,两山横黛,谈笑风生颊。
握手论文情极处,冰玉一时清洁。
扫断尘劳,招呼萧散,满酌金蕉叶。
醉乡深处,不知天地空阔。
薄薄酒,饮两钟。粗粗布,著两重。
美恶虽异醉暖同,丑妻恶妾寿乃公。
隐居求志义之从,本不计较东华尘土北窗风。
百年虽长要有终,富死未必输生穷。
但恐珠玉留君容,千载不朽遭樊崇。
文章自足欺盲聋,谁使一朝富贵面发红。
达人自达酒何功,世间是非忧乐本来空。
一径绕山翠,萦纡去似蛇。
忽惊溪水急,争看洞门呀。
滑磴攀秋蔓,飞桥踏古槎。
三扉迎北吹,一穴向西斜。
叹息烟云老,追思岁月遐。
唐人昔未到,古俗此为家。
洞煖无风雪,山深富鹿豭。
相逢衣尽草,环坐髻应髽。
灶突依岩黑,樽罍就石洼。
洪荒无传记,想像在羲娲。
此事今安有,遗踪我独嗟。
山翁劝留句,强为写槎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