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洞之日,有亭吏乞诗,既为留三绝句于洞之石壁,明日至峡州,吏又至,意若未足,乃复以此诗授之》
《游洞之日,有亭吏乞诗,既为留三绝句于洞之石壁,明日至峡州,吏又至,意若未足,乃复以此诗授之》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排律  押[麻]韵

一径绕山翠,萦纡去似蛇。

忽惊溪水急,争看洞门呀。

滑磴攀秋蔓,飞桥踏古槎。

三扉迎北吹,一穴向西斜。

叹息烟云老,追思岁月遐。

唐人昔未到,古俗此为家。

洞煖无风雪,山深富鹿豭。

相逢衣尽草,环坐髻应髽。

灶突依岩黑,樽罍就石洼。

洪荒无传记,想像在羲娲。

此事今安有,遗踪我独嗟。

山翁劝留句,强为写槎牙。

(0)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苏轼(苏东坡)的作品,它描绘了诗人游览山洞的景象和心境。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和深情寄托,同时也流露出对古代文化遗迹的怀念和自我精神世界的探索。

"一径绕山翠,萦纡去似蛇。" 这两句通过山路蜿蜒曲折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眼中的自然美景,同时也映射出诗人的心境,如同蛇行般的道路,既有力量又富含韵味。

"忽惊溪水急,争看洞门呀。" 这里诗人突然发现溪水湍急,竞相观看洞门的情景,表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惊叹和探索。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山光水色,还通过“唐人昔未到”一句,表达了对历史的沉思与怀旧。同时,“此事今安有,遗踪我独嗟。”则透露出一种时代变迁、个人情感的复杂交织。

最后,“山翁劝留句,强为写槎牙。”诗人在山中遇到一位隐者,被劝说留下几句话,于是勉强地将这段话刻在石壁上。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表达。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长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历史文化的尊崇以及个人情感的复杂性。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自叹

落日西山近一竿,世间恩爱极难?。

近来不作颠狂事,免被冤家恶眼看。

(0)

寿阳罢郡日有诗十首与追怀不殊今编于后兼纪瑞物

垂阴敢慕甘棠叶,附干将呈瑞木符。

十步兰茶同秀彩,万年枝叶表皇图。

芟夷不及知无患,雨露曾沾自不枯。

好住孤根托桃李,莫令从此混樵苏。

(0)

答汤悦

司空犹不作,那敢作司徒。

幸有山翁号,如何不见呼。

(0)

顾城

世久荒墟在,白云几代耕。

市廛新草绿,里社故烟轻。

不谨罹天讨,来苏岂忿兵。

谁云殷鉴远,今古在人程。

(0)

送舍弟

吾家白额驹,远别临东道。

他日相思一梦君,应得池塘生春草。

(0)

绿墀怨

征马噪金珂,嫖姚向北河。

绿苔行迹少,红粉泪痕多。

宝屋粘花絮,银筝覆网罗。

别君如昨日,青海雁频过。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仲弓 伯牛 闵子 蔡文姬 孟子 孔伋 曾子 颜回 北宋·张载 阮咸 王戎 山涛 章士钊 周笃文 张涤华 邓缵先 邵元冲 南怀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