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年中,穷通无定迹。
譬如风前花,荣谢亦顷刻。
当时牧羊竖,尊贵今谁敌。
憔悴种瓜翁,乃是封侯客。
丈夫苟得时,粪土成拱璧。
一朝恩宠衰,黄金失颜色。
古昔谅皆然,今我何叹息。
人生百年中,穷通无定迹。
譬如风前花,荣谢亦顷刻。
当时牧羊竖,尊贵今谁敌。
憔悴种瓜翁,乃是封侯客。
丈夫苟得时,粪土成拱璧。
一朝恩宠衰,黄金失颜色。
古昔谅皆然,今我何叹息。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王祎的《长安杂诗十首》中的第十首,主题围绕人生的无常和世态的变迁展开。诗中以风前的花朵为例,比喻人生的荣辱兴衰,瞬间即逝。诗人提到了牧羊童子后来地位尊贵无人能敌,以及种瓜翁曾经是封侯的显赫人物,暗示了富贵荣华的易逝。诗人强调,人在得意之时,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事物也会被视若珍宝;然而一旦恩宠不再,就连黄金也失去了原有的光泽。最后,诗人感慨古今皆然,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深深叹息。
整首诗语言朴素,寓言深刻,通过对比和比喻,揭示了人生的短暂和世事的无常,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警示意味。
昨宵梦到亡何乡,忽见一人山之阳。
高冠长剑立石堂,鬓眉飒爽瞳子方。
胡麻作饭琼作浆,素书一帙在柏床。
啖我还丹拍我背,令我延年在人代。
乃书数字与我持,小儿归去须读之。
觉来知是虚无事,山中雪平云覆地。
东岭啼猿三四声,卷帘一望心堪碎。
蓬莱有梯不可蹑,向海回头泪盈睫。
且闻童子是苍蝇,谁谓庄生异蝴蝶。
学仙去来辞故人,长安道路多风尘。
野客蒙诗赠,殊恩欲报难。
本求文举识,不在子真官。
细雨双林暮,重阳九日寒。
贫斋一丛菊,愿与上宾看。
重江不可涉,孤客莫晨装。
高木莎城小,残星栈道长。
袅猿枫子落,过雨荔枝香。
劝尔成都住,文翁有草堂。
关门鸟道中,飞传复乘骢。
暮雪离秦甸,春云入楚宫。
平芜天共阔,积水地多空。
使府悬帆去,能消几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