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齐事迹已销沉,曾立苔碑记古今。
一老出泉犹抚掌,此僧演法欲传心。
树头龙过家家雨,池面鱼游尾尾金。
行客不须閒照影,要知泽物溥春霖。
南齐事迹已销沉,曾立苔碑记古今。
一老出泉犹抚掌,此僧演法欲传心。
树头龙过家家雨,池面鱼游尾尾金。
行客不须閒照影,要知泽物溥春霖。
这首诗名为《玉泉》,是宋代诗人董嗣杲所作。诗中以南齐古迹为背景,通过描绘玉泉的景象,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和对佛法禅意的领悟。首句“南齐事迹已销沉”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变迁,而“苔碑记古今”则寓言了时间的痕迹与历史的沉淀。
接下来,“一老出泉犹抚掌”描绘了一位老僧从泉中走出,仿佛在讲述佛法,传达出智慧与传承的精神。“此僧演法欲传心”进一步强调了佛法的深入人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如“树头龙过家家雨”(比喻雨水如龙飞过,生动形象)、“池面鱼游尾尾金”(形容鱼儿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营造出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最后两句“行客不须閒照影,要知泽物溥春霖”劝诫过往行人不必过多留连于自我,应关注并欣赏这普降恩泽的春雨,寓意着佛法的普遍滋润和生活的哲理。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富有禅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洞察。
碧鹧收斑,玉龙剪唾,如云细屑谁碾。
小炷沈馨,双烟同气荡暖。浅春一线。
花风送处,疑悄度、漳兰新畹。
著指剩拈银甲,入怀尚温珠串。蛮薰暗愁涴遍。
料西家、翠奁春换。缕缕海东云气,半迷残篆。
俊味衣篝宛在,怕难唤、蓬山倩魂返。
待寄相思,蘅芜梦远。
南唐砚山不可见,人间犹剩南唐砚。
香姜铜雀久销沈,幻出秦宫云一片。
六国蛾眉竞晓妆,歌台舞殿起阿房。
星荧明镜骊山远,涨腻凝脂渭水香。
四围错落珠玑细,粉晕斑斑黛痕翠。
临波想见卷衣人,玉姜艳逸文馨丽。
深锁长门卅六年,鱼膏银海閟重泉。
御沟空照秦时月,春水流花冷暮烟。
楚人一炬悲焦土,留得残砖碧苔古。
建业文房好护持,钟山小隐风流主。
金镂应填绝妙词,新声曾谱恨来迟。
红罗亭榭瑶光殿,知付娥皇付保仪。
一行题跋忠宣笔,昆刀细划龙山雪。
早春独殿赋梅花,不碍广平心似铁。
何处香花识旧墩,百年流转到清门。
松烟寒滴蟾蜍泪,兰篆红销晰蜥蜴魂。
秦台未到吹箫处,秦山尚有宫人墓。
澄心堂纸玉管毫,夜镫还写《阿房赋》。
《秦沟粉黛砖砚歌》【清·汪端】南唐砚山不可见,人间犹剩南唐砚。香姜铜雀久销沈,幻出秦宫云一片。六国蛾眉竞晓妆,歌台舞殿起阿房。星荧明镜骊山远,涨腻凝脂渭水香。四围错落珠玑细,粉晕斑斑黛痕翠。临波想见卷衣人,玉姜艳逸文馨丽。深锁长门卅六年,鱼膏银海閟重泉。御沟空照秦时月,春水流花冷暮烟。楚人一炬悲焦土,留得残砖碧苔古。建业文房好护持,钟山小隐风流主。金镂应填绝妙词,新声曾谱恨来迟。红罗亭榭瑶光殿,知付娥皇付保仪。一行题跋忠宣笔,昆刀细划龙山雪。早春独殿赋梅花,不碍广平心似铁。何处香花识旧墩,百年流转到清门。松烟寒滴蟾蜍泪,兰篆红销晰蜥蜴魂。秦台未到吹箫处,秦山尚有宫人墓。澄心堂纸玉管毫,夜镫还写《阿房赋》。
https://shici.929r.com/shici/wYNy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