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疏树影过西墙,残月溶溶到草堂。
秋景最清尤在夜,客居虽好总怀乡。
延青水榭吟诗舫,饮渌山庄斗酒场。
一自孙卢蹂躏后,悲风燐火啸枯杨。
萧疏树影过西墙,残月溶溶到草堂。
秋景最清尤在夜,客居虽好总怀乡。
延青水榭吟诗舫,饮渌山庄斗酒场。
一自孙卢蹂躏后,悲风燐火啸枯杨。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的静谧与诗人的情感世界。首句"萧疏树影过西墙"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月光下稀疏树影在西墙间移动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宁静的氛围。"残月溶溶到草堂"进一步描绘了月亮低垂,光线柔和地洒在草堂的情景,透露出淡淡的哀愁。
"秋景最清尤在夜"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秋天夜晚景色的喜爱,认为此时的清冷之美最为动人。然而,"客居虽好总怀乡"又揭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即使身在异乡,居住条件再好,也无法抹去对故乡的深深怀念。
接下来的两句"延青水榭吟诗舫,饮渌山庄斗酒场"通过想象中的吟诗斗酒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往昔与朋友共度的美好时光的追忆,更增添了怀旧的情绪。
最后,"一自孙卢蹂躏后,悲风燐火啸枯杨"则转为对历史变迁和战乱的感慨,以孙卢之乱喻指社会动荡,用磷火和悲风、枯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沧桑、物是人非的深深忧虑和哀伤。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秋夜景色为背景,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和历史反思,展现了清末文人士大夫的内心世界。
掷柳迁乔大有情,交交时作弄机声。
洛阳三月春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
天寒岁律今峥嵘,御街钟鼓天初明。
近臣日报君颜喜,问寝慈宁圣主情。
万年泄泄融融乐,此事无与凡公卿。
父老问某何臻此,天子用孝公用诚。
向来瞻云一万里,雁书不到江南城。
初决和戎盖公策,来归驺驭人欢迎。
九重日奉天下养,禁苑蟠桃春自生。
当时若用他人说,至今未见风尘清。
前代功臣岂不有,未有彷佛公勋名。
封人考叔陋筹策,区区但舍君之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