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中草草军情变,月下旌旗乱。
褫衣推枕怆离情,远风吹下楚歌声,正三更。
抚骓欲下重相顾,艳态花无主。
手中莲锷凛秋霜,九泉归去是仙乡,恨茫茫。
帐中草草军情变,月下旌旗乱。
褫衣推枕怆离情,远风吹下楚歌声,正三更。
抚骓欲下重相顾,艳态花无主。
手中莲锷凛秋霜,九泉归去是仙乡,恨茫茫。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战乱离别的凄凉氛围。"帐中草草军情变,月下旌旗乱"两句,通过帐内外景象的对比,展现了战争带来的混乱与动荡之感。"褫衣推枕怆离情"一句,表达了诗人在夜深人静时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不舍。"远风吹下楚歌声,正三更"则通过对南方(楚地)夜晚的风声与古代楚辞的联想,增添了一种浓郁的情感色彩。
接下来的"抚骓欲下重相顾,艳态花无主"两句,诗人通过对马儿(骓)的抚摸和对美丽而没有主人的花朵的描绘,表现了自己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茫茫忧伤。"手中莲锷凛秋霜"一句,则是通过诗人紧握着带有霜冻的莲锷(一种古代兵器),表达了他内心的寒冷与坚定。
最后,"九泉归去是仙乡,恨茫茫"两句,诗人借用了道教的修炼思想,将自己希望归去的所在比喻为仙乡,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逃离苦难的愿望。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无法如愿以偿的深深遗憾和无尽的哀伤。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意象构建,展现了诗人在动荡时世中的孤独与无奈,以及他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
士寒饿,古犹今,向来亦有子桑琴。
倚楹啸歌非寓淫,伯牙山高水深深,万世丘垄一知音。
阎君七弦抱幽独,晁子为之梁父吟。
天寒络纬悲向壁,秋高风露声入林。
冷丝枯木拂珠网,十指乃能写人心。
村村击鼓如鸣鼍,豆田见角谷成螺。
岁丰寒士亦把酒,满眼饤饾梨枣多。
晁家公子屡经过,笑谈与世殊臼科。
文章落落映晁董,诗句往往妙阴何。
阎夫子,勿谓知人难,使琴抑怨久不和。
明光昼开九门肃,不令高才牛下歌。
金生寒沙中,见别会有时。
石上千年柏,材高用苦迟。
丝乱犹可理,心乱不可治。
竹斋闻履声,乃是故人来。
匏苦只多叶,水深难为涉。
土床不安席,象床卧烨烨。
革与井同功,守道非关怯。
木直常先伐,樗栎万世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