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遥登戏马台,怀乡吊古独徘徊。
关河千里雁频断,风雨一天愁不开。
霸业尽销人已去,山形依旧我重来。
何须细问兴亡事,自是当初少用才。
落日遥登戏马台,怀乡吊古独徘徊。
关河千里雁频断,风雨一天愁不开。
霸业尽销人已去,山形依旧我重来。
何须细问兴亡事,自是当初少用才。
这首明代诗人于谦的《徐州戏马台》描绘了诗人在落日时分登上戏马台的场景,触发了他对故乡和历史的深深怀念。他独自在台上徘徊,感受到千里之外的关河阻隔了归雁,连风雨也无法驱散他心头的愁绪。诗人感慨昔日的霸业已成过往,英雄人物已然离去,而山河依旧,他却再次登临。最后,他以一种超脱的态度表达,不必深究历史兴亡的具体细节,因为那些变迁往往源于当初人才的使用不当。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个人命运的哲思。
闲居百封书,总为一片石。
窗中列远岫,所欠者灵壁。
吴甥手持来,知向何许得。
铿锵发金声,温润见玉色。
诸峰扫空翠,一水界山白。
嵁岩出其间,如月挂虚碧。
坐令所珍藏,不作一钱直。
吾虽甚爱之,子亦有此癖。
归与霅溪旁,从汝旧知识。
欲去复迟迟,摩挲遂移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