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茂陵端倦游,穿云踏石良未休。
诸天办供林谷晓,一寺鸣钟江海秋。
吾曹大是许询辈,道人岂非支遁流。
莫因妻儿要归去,杖藜聊为茶铛留。
消渴茂陵端倦游,穿云踏石良未休。
诸天办供林谷晓,一寺鸣钟江海秋。
吾曹大是许询辈,道人岂非支遁流。
莫因妻儿要归去,杖藜聊为茶铛留。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吴则礼所作,名为《次周开祖游鹤林韵》。诗中描述了诗人在茂陵的一次游历,其中“消渴”表达了一种疲惫之感,但这种疲惫并未阻挡诗人继续向前探索的脚步,“穿云踏石良未休”显示出诗人对于自然和精神追求的执着与热情。
“诸天办供林谷晓,一寺鸣钟江海秋”则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画面, 诗人似乎在寻找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安逸。这里的“诸天办供”可能指的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祭祀或供奉,而“一寺鸣钟江海秋”则是对时间流逝和空间广阔的一种感慨,通过钟声传递出一种淡远之美。
接下来的“吾曹大是许询辈,道人岂非支遁流”中,“吾曹大是”可能指的是诗人对于道家思想的认同,而“许询辈”则是一个问讯的动作,表明诗人在寻求智慧和答案。这里的“道人”特指道士,即追求道教修行的人群,“岂非支遁流”则是对他们是否也在追求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状态的疑问。
最后,“莫因妻儿要归去,杖藜聊为茶铛留”表达了诗人面对家庭责任时的一种矛盾心态。尽管内心渴望继续探寻和修行,但现实中的家室牵绊让他不得不有所顾忌。这里的“莫因妻儿要归去”是对回家的压力的一种无奈,而“杖藜聊为茶铛留”则是在这种矛盾中寻找一种权宜之计,通过简单的生活行为(如饮茶)来稍作停留。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精神追求和现实牵绊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平衡,以及对于生命意义和自我价值的一种探索。
少年饮红裙,酒尽推不去。
呼来径山下,试与洗尘雾。
痴马惜障泥,临流不肯渡。
独有汝南君,从我无朝暮。
肯将红尘脚,暂著白云屦。
嗟我与世人,何异笑百步。
功名一破甑,弃置何用顾。
更凭陶靖节,往问征夫路。
崖山禽得到燕山,此老从容就义难。
生愧夷齐尚周粟,死同巡远只唐官。
雪平绝塞魂何往,月满通衢骨未寒。
一剑固知公所欠,要留青史与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