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芟乱发理疏襟,终使英雄减热心。
门第变迁迷鸟雀,死生绝续感人琴。
长河已逝馀山在,宿泪无多检袖寻。
乡味颇思芦笋脆,遥知江水绿都深。
急芟乱发理疏襟,终使英雄减热心。
门第变迁迷鸟雀,死生绝续感人琴。
长河已逝馀山在,宿泪无多检袖寻。
乡味颇思芦笋脆,遥知江水绿都深。
这首诗《都门春感杂诗二十章寓崇文门试邸作(其十六)》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世事变迁、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
首句“急芟乱发理疏襟”,以形象的比喻开篇,将内心的纷乱比作杂乱的头发,通过梳理来寻求内心的平静,暗示了诗人面对复杂世事时内心的挣扎与寻求解脱的过程。
“终使英雄减热心”一句,表达了英雄人物在历经世事沧桑后,内心的热情逐渐消退,体现了对英雄理想与现实落差的感慨。
“门第变迁迷鸟雀,死生绝续感人琴”,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鸟雀迷失方向和琴声中蕴含的生死离别之感,象征着社会变迁给个体带来的迷茫与情感的波动,强调了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的紧密联系。
“长河已逝馀山在,宿泪无多检袖寻”,长河代表时间的流逝,山在则象征着永恒的存在,宿泪则是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不舍。这句诗表达了对时间不可逆转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乡味颇思芦笋脆,遥知江水绿都深”,最后两句转向对家乡的思念,芦笋的脆嫩和江水的深绿都是家乡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眷恋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社会变迁以及自然景观的深刻思考和感慨,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野水有善溉,山云忽为霖。
古来出世士,亦有利物心。
上人成都来,袈裟尘土侵。
两屦踏京国,一钵提丛林。
诸公握手旧,孰不低垂簪。
尚陋汤休诗,肯鼓庭兰琴。
独说众妙行,听者开烦襟。
我作五字偈,弥天识潮音。
吴侯能书声,不减铭瘗鹤。
台郎今独步,谁数卫与索。
官黄临小楷,老笔更沈著。
年来鸡鹜间,儿辈妄穿凿。
超然出新意,非用元和脚。
游丝随春风,忽向窗几落。
传观懔飞动,安得此健药。
自言临池时,屡阅更岁籥。
毫端几百鍊,始到虫网络。
谁云右军后,兹事秘冥漠。
一朝神明还,千载宛如昨。
乃知炉锤妙,信手皆合作。
于皇云汉章,神授等河洛。
光芒下照烛,万帖悉糟粕。
君命幸逢时,当草凤尾诺。
胡为尚留滞,未便持汉橐。
行看诚悬归,佳句题殿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