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沈记室夜别诗》
《送沈记室夜别诗》全文
南北朝 / 范云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桂水澄夜氛,楚山清晓云。

秋风两乡怨,秋月千里分。

寒枝宁共采,霜猿行独闻。

扪萝正意我,折桂方思君。

(0)
注释
桂水:源出湖南蓝山县南,向东北流入湘江。
澄:澄清。
夜氛:夜气。
楚山:泛指湖南一带楚地的山峦。
此句说楚山上空朝云清淡。
两乡:各处异乡。
一指范云所在,一指沈约的去处。
千里分:在千里之外的异乡分别。
寒枝:秋夜中的树枝。
宁:哪能。
寒枝不能共采,喻两人即将分别。
霜猿:霜天的猿啼声。
扪萝:抚萝。
萝即松萝。
折桂:折取桂枝。
方:正。
此句用折桂寄托自己对沈约的思念。
翻译
秋水漾桂香,晚风多清朗,楚山清幽幽,晓云映晨光。
托萧瑟秋风寄去异地的乡愁,在千里之外共对皎洁的月亮。
枝头凄冷怎能共折兰菊?猿啼哀号孤旅哪堪悲凉。
手抚松萝你当念我曾相依伴,采撷桂花我正思君文才无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之际的愁苦与怀念。开篇“桂水澄夜氛,楚山清晓云”两句,通过对桂江水面夜晚的宁静和楚山清晨云雾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淡远幽深的意境,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寂寞与孤独。接下来的“秋风两乡怨,秋月千里分”则直接表达了离别之痛,秋风和秋月往往容易引发怀旧情绪,这里的“两乡怨”与“千里分”,更强化了这种愁思的深度。

诗人在继续写道:“寒枝宁共采,霜猿行独闻。”这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摹,如同是用冷清的枝头和霜凄的猿啼声,来形容自己孤独无伴、心境凄凉的情感状态。

最后两句“扪萝忽遗我,折桂方思君。”则表达了诗人对远去亲友的思念之情。扪萝(一种植物)和折桂(桂树的枝条),在这里象征着珍贵的回忆和不易忘怀的情感。诗人通过这些细节,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渴望与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充分展示了诗人的才华以及他在离别之际复杂的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范云

范云
朝代:南北朝   字:彦龙   籍贯: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县西北)   生辰:451~503年

范云(451~503年),字彦龙,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人,南朝文学家。范缜从弟,子范孝才。范云六岁时随其姑父袁叔明读《诗》,“日诵九纸”。八岁时遇到宋豫州刺史殷琰,殷琰同他攀谈,范云从容对答,即席作诗,挥笔而成。早年在南齐竟陵王萧子良幕中,为“竟陵八友”之一。齐武帝永明十年(492年),和萧琛出使北魏,受到魏孝文帝的称赏。从北魏还朝,迁零陵内史,又为始兴内史、广州刺史,皆有政绩。
猜你喜欢

黄金缕.孤山

千顷湖光柔绿绉。冷入拳山,草木都清瘦。

落日梅稍风满袖。绿阴青子刚如豆。

(0)

后秋兴八首庚子十月望日·其四

三阵凋残御制棋,祖宗眷顾不胜悲。

可知仙杖巡游日,还是钧天谒请时。

八树分茅朱噣永,六龙拥驾赤乌迟。

殊方未及樱桃荐,寝庙应深白露思。

(0)

后秋兴八首庚子中秋·其三

重华又报日重晖,中路何曾叹式微。

高庙肃将三矢命,定陵快睹五云飞。

即看灵武收京早,转眼亲贤授钺违。

翘首南天频送喜,丹鱼红蟹亦争肥。

(0)

后秋兴八首八月初二日闻警而作·其一

王师横海阵如林,士马奔驰甲仗森。

戎备偶然疏壁下,偏师何意溃城阴。

凭将按剑申军令,更插靴刀儆士心。

野老更阑愁不寐,误听刁斗作秋砧。

(0)

《西湖杂感》二十首·其九

堤走沙崩小劫移,桃花剺面柳攒眉。

青山无复呼猿洞,绿水都为饮马池。

鹦鹉改言从靺鞨,猕猴换舞学高丽。

只应鹫岭峰头死,却悔飞来竺国时。

(0)

送徐翰林掌南院

清朝供奉几星霜,还向陪都领艺场。

魏阙久推秦博士,南都新迓汉中郎。

春风视草天机灿,夜月裁诗翰墨香。

况有杜陵忧国思,时时飞梦侍君王。

(0)
诗词分类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石安民 韩滉 林藻 徐世隆 廖燕 袁郊 刘燕哥 薛元超 耶律履 何执中 王徽之 蔡世远 萧瑟瑟 韩鑅 任希古 马光祖 法藏 靳学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