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西湖杂感》二十首·其九》
《《西湖杂感》二十首·其九》全文
明 / 钱谦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堤走沙崩小劫移,桃花剺面柳攒眉。

青山无复呼猿洞,绿水都为饮马池。

鹦鹉改言从靺鞨,猕猴换舞学高丽。

只应鹫岭峰头死,却悔飞来竺国时。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边自然环境的变迁与历史的更迭,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对过往的追忆。

首联“堤走沙崩小劫移,桃花剺面柳攒眉”以堤坝崩塌、沙石流失、桃花凋零、柳树愁眉不展的景象,象征着自然环境的改变和时光的流逝。这里的“剺面”是古代的一种美容方式,此处用来形容桃花凋谢的情景,形象生动。

颔联“青山无复呼猿洞,绿水都为饮马池”进一步描绘了山川地貌的变化,昔日猿猴栖息的山洞已不再有人声,清澈的溪流也变成了供人饮水的池塘。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景观的沧桑巨变。

颈联“鹦鹉改言从靺鞨,猕猴换舞学高丽”则转向了人类社会的变迁。鹦鹉学会了靺鞨的语言,猕猴模仿高丽的舞蹈,暗示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同时也隐含着文明的传播与变迁。

尾联“只应鹫岭峰头死,却悔飞来竺国时”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归宿的思考和对过去选择的反思。鹫岭峰头,可能是指佛教圣地,诗人似乎在说,如果知道自己会在此地终老,或许当初就不会离开家乡,去遥远的竺国(即印度)修行。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深刻反思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的变迁,反映了时间的无情流逝和历史的深远影响,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对故土的深情。

作者介绍
钱谦益

钱谦益
朝代:明   字:受之   号:牧斋   籍贯:东涧老   生辰:1582—1664

钱谦益(1582年10月22日—1664年6月17日),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苏州府常熟县鹿苑奚浦(今张家港市塘桥镇鹿苑奚浦)人。明史说他“至启、祯时,准北宋之矩矱”。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探花(一甲三名进士)。钱谦益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
猜你喜欢

和张方回西湖二首·其二

丛篁深翳景,草木未知春。

晴漏林间日,寒生水上蘋。

萦纡通邃径,寂历远嚣尘。

更渡长桥去,无边物色新。

(0)

闺情

燕子南来雁北飞,远人何事竟忘归。

一腔心病难形口,万斛愁情尽属眉。

试掠金钗临晓镜,潜垂玉箸渍春衣。

邻姬莫问容憔悴,只有西窗夜月知。

(0)

清平乐

薰梅染柳。借得东君手。

柳色梅香到樽前,摅写才华八斗。当年占梦佳辰。

今年乐事尤新。日侍玉皇香案,钧天日月常春。

(0)

锦蓑衣

翅宽翅急最为低,识者当场便敢欺。

生得两边如鸟翅,名传天下锦蓑衣。

(0)

谢惠补之送梁杲墨

江南黟歙千峰长,盘纡融结百鸟颃。

钟灵孕秀山之玉,中有石墨时伏翔。

曹公万斤如赢粮,士龙二螺石髓香。

人间那得掣笔郎,此物我亦成空囊。

松煤仅贮陈玄光,磨楯未办文檄梁。

知公腹稿誇成章,梦中盈袖方椟藏。

仲将一点容升堂,佳哉秀句来一方。

愧我学书临池旁,幸公琼报毋相忘。

(0)

送陈景斋宰铅山

我昔曾为江左国,剩说鹅湖今壮邑。

频年官府苦催科,百里齐民犹珥笔。

男儿遇事难是图,猛士缚兽须于菟。

才高政不较难易,知公此去无趑趄。

嗟予仰韩如仰斗,公亦登门及予否。

为言饥饿六年中,两眼犹能记千首。

(0)
诗词分类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诗人
何基 王诜 张旭 曾布 黎士弘 刘仁本 陈洪绶 马致远 李朴 张仲素 高其倬 柳恽 聂夷中 胡安国 翁森 宗楚客 詹敦仁 邢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