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朝敕寺总知名,初地曾逢御辇行。
宝阁近随荒草没,金河翻共曲池平。
鸟来尚识听经处,马过空闻绕塔鸣。
独往题诗怜小谢,了看尘劫得无生。
先朝敕寺总知名,初地曾逢御辇行。
宝阁近随荒草没,金河翻共曲池平。
鸟来尚识听经处,马过空闻绕塔鸣。
独往题诗怜小谢,了看尘劫得无生。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废弃寺庙的凄凉景象,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首联“先朝敕寺总知名,初地曾逢御辇行”点出寺庙曾是皇家敕命建造,拥有显赫的历史地位,曾经接待过帝王的驾临,彰显其昔日的辉煌。
颔联“宝阁近随荒草没,金河翻共曲池平”描绘了寺庙如今的衰败景象。宝阁被荒草覆盖,金河与曲池也已干涸,昔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只剩下一片荒凉。
颈联“鸟来尚识听经处,马过空闻绕塔鸣”进一步渲染了寺庙的荒凉。即使鸟儿飞来,还能辨认出曾经的听经之处;马儿经过,也只能听到围绕佛塔的空鸣声,无人问津,更无香火之气。
尾联“独往题诗怜小谢,了看尘劫得无生”表达了诗人独自前往寺庙,题诗以寄托哀思的情感。他怜惜着小谢(可能指东晋诗人谢灵运)的境遇,仿佛在尘世的劫难中找到了一种超脱,暗示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废弃寺庙的描写,展现了时间的无情和世事的无常,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与生命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