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佛佛犹卧,还寻旧路回。
野禽随上下,流水亦潆洄。
来处云何在,归途日已颓。
回看深翠里,瞬息隔尘埃。
望佛佛犹卧,还寻旧路回。
野禽随上下,流水亦潆洄。
来处云何在,归途日已颓。
回看深翠里,瞬息隔尘埃。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再次探访卧佛寺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禅意与自然之美的融合。首句“望佛佛犹卧”,以拟人化的手法,将佛像置于静谧的环境中,仿佛在沉睡之中,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氛围。接着,“还寻旧路回”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一片净土的依恋与怀念,通过重访旧地,寻求心灵的慰藉。
“野禽随上下,流水亦潆洄。”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野禽在空中自由飞翔,或上或下,流水则在山间蜿蜒曲折,潺潺作响,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画面。这种自然景观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美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来处云何在,归途日已颓。”这两句诗中,诗人思考着来时的道路与归途的景象,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变化交织在一起,引发人们对生命旅程的深思。日已颓,意味着一天即将结束,同时也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有限性,促使人们反思自己的存在意义和追求的价值。
最后,“回看深翠里,瞬息隔尘埃。”诗人回首望去,只见一片深绿色的景致,仿佛是远离了尘世的喧嚣与烦恼,进入了一个纯净而宁静的世界。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心灵净化与精神升华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禅宗思想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和谐统一的追求。它不仅是一次对卧佛寺的实地探访,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与自我反思的过程。
金山崚嶒一拳石,乃能锁钥万里之奔流。
长空苍茫鹳鹤下,惊涛飒沓鼋鼍浮。
伊余摄衣上绝顶,江天有阁淩高秋。
凭阑眺远意何极,俯仰千载增烦忧。
卢循幺么不足数,游魂海峤丛戈矛。
鲸鲵磨牙吮膏血,黔黎束手遭虔刘。
蔓延闽浙气弥壮,溯潮夜闯南徐州。
伟哉寄奴起徒步,扫除大憝如决疣。
江波澄清海氛绝,劲兵北府雄无俦。
承平岁久武备弛,喜谭翰墨羞兜鍪。
青燐白骨未尽掩,徙薪曲突无良谋。
江海咽喉不思扼,祇誇玉带山门留。
水为佩,风为裳,徘徊白凤随君王。
剑光照空天自碧,芙蓉凝红得秋色,天遣裁诗花作骨。
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元气茫茫收不得。
鸢肩公子二十馀,碧峰海面藏灵书。
短策齐裁如梵夹,漏吹水咽玉蟾蜍。
欲说春心无所似,忆君清泪如铅水。
纱帷昼暖墨花香,莫忘作歌人姓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