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新吾同年手写昌谷集,并摹其小像于简端,谨缀其中语以为之赞》
《新吾同年手写昌谷集,并摹其小像于简端,谨缀其中语以为之赞》全文
清 / 陈熙治   形式: 古风

水为佩,风为裳,徘徊白凤随君王。

剑光照空天自碧,芙蓉凝红得秋色,天遣裁诗花作骨。

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元气茫茫收不得。

鸢肩公子二十馀,碧峰海面藏灵书。

短策齐裁如梵夹,漏吹水咽玉蟾蜍。

欲说春心无所似,忆君清泪如铅水。

纱帷昼暖墨花香,莫忘作歌人姓李。

(0)
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形象,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独特气质与内心世界。

首先,“水为佩,风为裳”,以水和风象征诗人的高洁与飘逸,仿佛他身着自然之衣,与天地融为一体。接着,“徘徊白凤随君王”一句,运用了白凤这一传统意象,不仅描绘出诗人的翩翩风度,也暗示了他与君王或权力的某种联系,或许象征着诗人在文坛上的地位与影响力。

“剑光照空天自碧,芙蓉凝红得秋色”两句,通过剑光与芙蓉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既壮丽又柔美的氛围,剑光代表了诗人的锋芒与力量,而芙蓉则象征着他的温婉与高雅。这两句诗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诗人的情感相融合,展现出诗人的多面性。

“天遣裁诗花作骨”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自然,花作为诗的“骨骼”,寓意着诗人的作品如同花朵般绚烂而富有生命力。这种比喻生动地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界的紧密联系,以及他对诗歌创作的独特见解。

接下来,“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两句,通过歌唱引发的情感波动,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激情与投入。长歌与短歌的对比,不仅体现了诗人情感表达的多样性和深度,也暗示了他在艺术追求中所经历的起伏与变化。

“元气茫茫收不得”一句,以“元气”象征诗人的创造力与灵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内在力量的敬畏与无法完全掌握的无奈感。这句诗揭示了艺术创作过程中不可预知性和挑战性。

“鸢肩公子二十馀,碧峰海面藏灵书”两句,通过描述一位年轻有为的诗人形象,以及他深藏不露的才华,进一步丰富了诗人的形象。碧峰与海面的意象,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暗示了诗人的广阔视野与深厚学识。

“短策齐裁如梵夹,漏吹水咽玉蟾蜍”两句,通过描绘诗人的写作工具与环境,展现了他严谨的创作态度和对细节的关注。短策与梵夹的对比,既体现了诗人的文雅与传统,也暗示了他对经典文学的尊重与传承。

最后,“欲说春心无所似,忆君清泪如铅水”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情感的复杂感受以及对某位君主或重要人物的深切怀念。春心的比喻,既指出了诗人内心的细腻与敏感,也反映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清泪如铅水的描写,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情感的沉重与哀伤。

“纱帷昼暖墨花香,莫忘作歌人姓李”两句,以温馨的画面结束全诗,不仅赞美了诗人的才华与作品,也提醒读者不要忘记这位姓李的诗人。纱帷的温暖与墨花的香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象征着诗人作品的持久魅力与深远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物形象、情感体验等元素的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内心世界,同时也传达了对诗歌创作的深刻理解和对艺术价值的崇高追求。

作者介绍

陈熙治
朝代:清

字子服,一字翔翰。同治庚午举人,内阁中书协办侍读。著有燕侨斋偶存稿。邑志传文苑。
猜你喜欢

陈价夫归自崖州谈粤中山水因怀旧游

珠崖弹铗动经年,醉抱黎姬酒肆眠。

笑语尚存湖海气,衣裳犹带岛夷烟。

波罗老去甘如蜜,蒌叶开时小似钱。

十载游踪俱是梦,不堪重听旧山川。

(0)

飞龙篇

海上三神山,中为仙人居。

金楼高崔嵬,玉堂结绮疏。

朝乘飞龙去,翱翔登鼎湖。

骋风周八极,飘飘凌紫虚。

安期同遨游,八公相为徒。

看日扶桑巅,采药昆崙区。

桑田有变迁,人世多荣枯。

安得乞灵药,蜕此凡浊躯。

一朝生毛羽,白日升天衢。

(0)

塞上曲·其一

秋生关塞晓霜飞,日上辕门探骑归。

百战将军惊白发,不知凋敝几征衣。

(0)

绣春台宴集

台榭连云载酒登,相逢春色锦千层。

名花岂自雒阳得,危槛还从树杪凭。

坐对清峨频徙倚,杯浮星月欲鶱腾。

夜深留滞浑忘去,回首东林日已升。

(0)

开池

买地成愚谷,开池似习家。

移居后春色,犹得及桃花。

水引婵娟入,风连蛱蝶斜。

不须到山简,独坐待归鸦。

(0)

博南谣

澜沧自失姜兵备,白日公然劫行李。

博南行商丛怨歌,黄金失手泪滂沱。

铁索菁边山嵯峨,金沙江头足风波。

为客从来辛苦多,嗟我行商柰若何。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贡师泰 郭辅畿 王镃 何振岱 周是修 仲并 李时勉 俞彦 王松 张家玉 沈遘 袁燮 黄燮清 王士禄 贡奎 郑潜 程洵 傅熊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