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床昼永杨花卷,金炉暗消香篆。
燕影低帘,莺声绕树,睡起绿窗人懒。沉沉深院。
乍困倚熏笼,戏拈斑管。
半响凝思,素绡闲向晚风展。
梅寒竹瘦菊淡,幽怀无著处,聊寄湘畹。
浅晕微烘,纤豪侧吮,忘把口脂痕染。风欹雨偃。
似空谷幽人,这回重见。潇洒灵韵,楚江春正晚。
绣床昼永杨花卷,金炉暗消香篆。
燕影低帘,莺声绕树,睡起绿窗人懒。沉沉深院。
乍困倚熏笼,戏拈斑管。
半响凝思,素绡闲向晚风展。
梅寒竹瘦菊淡,幽怀无著处,聊寄湘畹。
浅晕微烘,纤豪侧吮,忘把口脂痕染。风欹雨偃。
似空谷幽人,这回重见。潇洒灵韵,楚江春正晚。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绣床上午后的阳光温柔地洒下,杨花轻卷,金炉中香篆缓缓消散,留下淡淡的香气。燕子的身影在轻柔的窗帘下掠过,黄莺的歌声环绕着枝头,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主人公慵懒地醒来,倚在熏笼旁,手中轻轻拨弄着斑驳的笔管,思绪随着半晌的凝视,飘向了远方。
梅的寒香、竹的挺拔、菊的淡雅,构成了幽静的背景,却也难以承载她内心的幽深思绪。她以浅淡的色彩、细腻的笔触,在素白的绢上展开,仿佛是在这片幽静中找到了寄托。风中的素绢,似乎也在晚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与自然融为一体。
梅的孤寒、竹的坚韧、菊的淡泊,映照出她内心深处的幽怀。她将这份情感融入画作之中,如同在空谷中偶遇的幽人,彼此相知,却又各自独立。画中的灵韵,仿佛是楚江边春日傍晚的景色,既宁静又充满生机,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美。
少年名特立,初为贡公起。
元帝擢司隶,刺举无所避。
间者何久阔,京师语如此。
驰车下许章,去节自丰始。
上书擿章恶,此举诚可喜。
奈何少恩恕,春夏常系治。
人多讼其短,遂徙城门尉。
复列堪猛过,上为之切齿。
制诏白其罪,不忍下丰吏。
丰初在朝时,数道堪猛美。
失职乃自取,不内省诸己。
反惑怨其他,转誉以为毁。
不欲加以刑,上怜之老矣。
庶人终于家,反覆丰可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