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山林间,嵬眼复倾耳。
烦襟一以换,飘若方外士。
今朝出谷口,已觉俗虑起。
可惜身上衣,斑班遂尘滓。
回首林下游,何年赤松子。
数日山林间,嵬眼复倾耳。
烦襟一以换,飘若方外士。
今朝出谷口,已觉俗虑起。
可惜身上衣,斑班遂尘滓。
回首林下游,何年赤松子。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尘世俗虑的超脱的山水田园诗。诗中“数日山林间,嵬眼复倾耳”描绘了诗人在山林之间徜徉,心无杂念,只有大自然的声音陪伴。这两句通过“嵬眼”和“倾耳”的动作形象,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专注与沉醉。
接着,“烦襟一以换,飘若方外士”表明诗人愿意用心中的烦恼交换这份宁静,无忧无虑,就像一个不受尘世羁绊的隐士。这里的“烦襟”指的是心里的忧愁,“一以换”则是愿意放下这些烦恼,而“飘若方外士”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渴望脱离俗世,成为一个超然物外的人。
第三句“我今朝出谷口,已觉俗虑起”说明当诗人走出山谷时,他开始意识到那些尘世间的忧愁和烦恼又重新在他心中升起。这里,“我今朝出谷口”表明了空间的转换,而“已觉俗虑起”则是时间上的转变,诗人的内心状态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可惜身上衣,斑班遂尘滓”显示了诗人对于自己无法长久保持那种超脱状态的遗憾。这里,“可惜”表达了诗人的惋惜,而“身上衣,斑班遂尘滓”则是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描绘。
最后两句“回首林下游,何年赤松子”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未来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里,“回首林下游”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过往美丽景象的怀念,而“何年赤松子”则是对未来的憧憬,希望能像传说中的赤松子那样长生不老,与自然和谐共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山水田园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超脱尘世、寻求心灵宁静的渴望。
万山深处一高台,法演玄元道教开。
金鼎风云龙虎伏,石坛星斗鬼神哀。
函关紫气今何在,天竺青牛竟不回。
欲问长生无觅处,阆风楼阁隔蓬莱。
石田居士东吴叟,人品清高称妙手。
诗中兼画画兼诗,酒后放歌歌放酒。
平生怕入利名场,胸中万顷涵沧浪。
兴来濡笔写天趣,坐令万象无精光。
信手画山还画水,幻出山僧与仙子。
珍禽异草入乌丝,怪石苍松落书几。
昨朝有使东吴来,囊封千里轻琼瑰。
高堂展玩那忍弃,不觉令人心眼开。
君才诗画真三绝,肯让前朝赵松雪。
乾坤游戏了馀生,海内何人呼俊杰。
一缄简札遥相闻,却恨关山隔暮云。
记取蓝田餐玉法,殷勤传去一酬君。
翩翩有青鸟,飞集东阁前。
不食琼田粟,自带瑶池烟。
暮辞海南雨,朝翔冀北天。
为衔云锦书,祯祥兆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