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李都尉芙蓉堂》
《李都尉芙蓉堂》全文
宋 / 郑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堂上芙蓉花最饶,开时不见玉栏桥。

来从洛浦见罗袜,生在楚宫俱细腰。

何处仙人来跨凤,夜深明月好吹箫。

剩收秋蕊为佳酿,醉入飞云解画桡。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dōuwèiróngtáng
sòng / zhèngxiè

tángshàngrónghuāzuìráokāishíjiànlánqiáo

láicóngluòjiànluóshēngzàichǔgōngyāo

chùxiānrénláikuàfèngshēnmíngyuèhǎochuīxiāo

shèngshōuqiūruǐwèijiāniàngzuìfēiyúnjiěhuàráo

翻译
厅堂上的芙蓉花开得最为繁盛,盛开时却看不见白色的栏杆桥。
它们仿佛是从洛水之滨的仙境中飘来的,像仙女的轻纱,生长在楚宫的女子们都有着纤细的腰肢。
那神秘的仙人不知从何处乘着凤凰而来,在深夜明亮的月光下吹奏着箫笛。
让我们采集秋天的芙蓉花蕊,酿成美酒,沉醉其中,随着飞云划动船桨,畅游在想象的天地。
注释
芙蓉:一种观赏植物,也指代美丽的女子。
洛浦:古代传说中的洛水之滨,常用来象征仙境。
罗袜:古代女子穿的丝袜,这里形容女子的轻盈。
细腰:形容女子身材苗条。
吹箫:古代习俗,月下吹箫,增添诗意。
秋蕊:秋季的花蕊,用于酿酒。
佳酿:美酒。
飞云:形容云彩飘动,象征梦境或远方。
画桡:装饰华丽的船桨,泛舟的意象。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獬的《李都尉芙蓉堂》,通过对堂上芙蓉花的描绘,展现了其盛开的繁华景象和神秘气息。首句“堂上芙蓉花最饶”直接赞美芙蓉花的繁茂,暗示了主人的居所环境优美。接下来的“开时不见玉栏桥”则描绘了花儿盛开时的静谧与朦胧,仿佛连栏桥都被花色掩盖。

“来从洛浦见罗袜,生在楚宫俱细腰”两句运用了比喻和典故,将芙蓉花比作洛水女神的轻纱(罗袜)和楚宫女子的纤细腰肢,增添了诗意的想象空间,使得花朵更具灵性和历史韵味。

“何处仙人来跨凤,夜深明月好吹箫”进一步渲染了神秘氛围,将芙蓉花与仙人、凤鸟和明月联系起来,暗示了超凡脱俗的意境,以及月下吹箫的悠扬乐声,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最后两句“剩收秋蕊为佳酿,醉入飞云解画桡”表达了对芙蓉花的珍视和欣赏,设想将秋日的花蕊酿造成美酒,畅饮其中,仿佛能乘着酒意飘然入云,划船而去,流露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亲近。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芙蓉花为载体,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作者介绍

郑獬
朝代:宋   号:云谷   籍贯:虔化   生辰:1022——1072

郑獬(1022——1072)字毅夫,号云谷,虔化人,江西宁都梅江镇西门人,因他的祖父前往湖北安陆经商,便寄居于此。商籍人安陆,详载宁都州志,少负售才词章豪伟,宋皇祐壬辰科举人,癸巳状元及第,初试国子监谢启曰,李广才气自谓无双。
猜你喜欢

旅怀

蒹葭月冷时闻雁,杨柳风和日听莺。

水涉山行二年客,就中偏怕雨船声。

(0)

扰扰复翻翻,黄昏飏冷烟。

毛欺皇后发,声感楚姬弦。

蔓垒盘风下,霜林接翅眠。

秪如西旅样,头白岂无缘。

(0)

重送王十

执袂还应立马看,向来离思始知难。

雁飞不见行尘灭,景下山遥极目寒。

(0)

湘川新曲二首·其二

二八相招携,采菱渡前溪。

弱腕随桡起,纤腰向舸低。

自解看花笑,憎闻染竹啼。

(0)

春日江津游望

旅客摇边思,春江弄晚晴。

烟销垂柳弱,雾捲落花轻。

飞棹乘空下,回流向日平。

鸟啼移几处,蝶舞乱相迎。

忽叹人皆浊,堤防水至清。

谷王常不让,深可戒中盈。

(0)

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其二

雨来沾席上,风急打船头。

越女红裙湿,燕姬翠黛愁。

缆侵堤柳系,幔宛浪花浮。

归路翻萧飒,陂塘五月秋。

(0)
诗词分类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诗人
魏禧 冯梦祯 陈抟 王居安 陈寿祺 甄龙友 归子慕 刘泾 载湉 支遁 张协 蔡元定 冯延登 杨师道 刘桢 张维屏 皇甫松 刘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