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东村漫兴·其一》
《东村漫兴·其一》全文
明 / 贝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溪上秋风老拒霜,居人星散似淮乡。

谁家十五琵琶女,就客能弹陌上桑。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萧瑟的乡村秋景图。诗人贝琼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东村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气息。

首句“溪上秋风老拒霜”,以“溪上”点明地点,“秋风”点明季节,“老拒霜”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秋风中枫叶渐变红的景象,展现出一种成熟而略带苍凉的美。拒霜,即枫树,其叶在秋天变为红色,故称“拒霜”。

次句“居人星散似淮乡”,“星散”二字生动地描绘了村民稀疏分散的生活状态,仿佛是夜空中星星般零落。这里的“淮乡”可能是指淮河流域的乡村,通过对比,突出了东村的宁静与远离尘嚣的特点。

第三句“谁家十五琵琶女”,引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场景,将读者的思绪从宁静的乡村景色拉入到一个更为细腻的情感世界。这里的“琵琶女”并非实指,而是借以表达一种艺术的美感和情感的丰富性。“十五”二字,既暗示了年龄,也象征着青春与美好。

最后一句“就客能弹陌上桑”,“就客”意味着这位琵琶女在客人面前演奏,“陌上桑”则出自《陌上桑》这一古代民歌,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美丽与才华。这句话不仅赞美了琵琶女的音乐才华,也通过她所演奏的曲目,隐喻了女性的柔美与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人物活动的描绘,营造出了一种静谧而又富有情感色彩的乡村生活画卷,展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独特感悟。

作者介绍

贝琼
朝代:元

猜你喜欢

阳山道中遇大风雨暴寒有感

岭南二月春已尽,百花委弃随风吹。

山前山后绿阴满,已过中原初夏时。

不知何气忽乖沴,风雨夜作雷乘之。

鞭笞宇宙敝日月,万象倒错藏光辉。

岩倾涧绝水府现,捕搏虎豹擒蛟螭。

百围老树不须说,忍冻欲压摧其枝。

峥嵘屋瓦走飞雹,如战初合麾旌旗。

我行避地更值此,闭目但听儿啼饥。

仆夫噤死者数辈,牛马惧不存毛皮。

长途三日断还往,况有鸟雀凌云飞。

只今胡尘暗江路,盗贼往往乘馀威。

良民虽在困须索,四海万里皆疮痍。

天公忍不一顾此,反更震动穷荒为。

此方亦是神所主,我欲告诉心先疑。

明朝风定寒亦解,收召魂魄寻归期。

涧毛自可荐筐筥,试出苦语令神知。

(0)

离筠州

旧日闲居日,无悰已倦游。

如今避地走,不复为山留。

淮甸初经夏,江西复度秋。

今朝小亭望,东北是筠州。

(0)

答赵祖文陈梦授

岭海畏深入,江湖成远游。

犹怀不活怖,少为故人留。

苦乏琼琚报,虚蒙札翰投。

因来问消息,不必计沈浮。

(0)

祁门道中四首·其二

风落千山雨夜鸣,时因归梦识宣城。

欲知溪路行多少,已过徽州第五程。

(0)

谢任伯夫人挽诗

幽兰在深山,无人终自芳。

岂伊桃李颜,取媚少年肠。

高氏有潜德,奕世被辉光。

自其父祖来,低首不肯昂。

夫人生既贤,岂止秀闺房。

出身事夫子,和鸣更锵锵。

笙镛列两序,圭币罗中堂。

云何去日远,遂弃凌风翔。

伋也奉慈训,将见久必昌。

瞻彼汝南路,松柏泣新霜。

凄然马鬣封,千岁终不亡。

(0)

次韵答曹州同官兼简范寥信中

好诗有味终难舍,俗事无功莫羡渠。

破历屡翻深瓮酒,短檠时检旧窗书。

何年鸡黍先投社,是处田园可结庐。

更请二公搜好句,一身疴痒要爬梳。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姚月华 陈均 韦丹 蔡必胜 包播 裴廷裕 范纯礼 蓝采和 湘驿女子 盛度 王仲元 赵光远 刘程之 苏瑰 李夫人 柳泌 开元宫人 阎立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