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上秋风老拒霜,居人星散似淮乡。
谁家十五琵琶女,就客能弹陌上桑。
溪上秋风老拒霜,居人星散似淮乡。
谁家十五琵琶女,就客能弹陌上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萧瑟的乡村秋景图。诗人贝琼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东村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气息。
首句“溪上秋风老拒霜”,以“溪上”点明地点,“秋风”点明季节,“老拒霜”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秋风中枫叶渐变红的景象,展现出一种成熟而略带苍凉的美。拒霜,即枫树,其叶在秋天变为红色,故称“拒霜”。
次句“居人星散似淮乡”,“星散”二字生动地描绘了村民稀疏分散的生活状态,仿佛是夜空中星星般零落。这里的“淮乡”可能是指淮河流域的乡村,通过对比,突出了东村的宁静与远离尘嚣的特点。
第三句“谁家十五琵琶女”,引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场景,将读者的思绪从宁静的乡村景色拉入到一个更为细腻的情感世界。这里的“琵琶女”并非实指,而是借以表达一种艺术的美感和情感的丰富性。“十五”二字,既暗示了年龄,也象征着青春与美好。
最后一句“就客能弹陌上桑”,“就客”意味着这位琵琶女在客人面前演奏,“陌上桑”则出自《陌上桑》这一古代民歌,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美丽与才华。这句话不仅赞美了琵琶女的音乐才华,也通过她所演奏的曲目,隐喻了女性的柔美与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人物活动的描绘,营造出了一种静谧而又富有情感色彩的乡村生活画卷,展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独特感悟。
岭南二月春已尽,百花委弃随风吹。
山前山后绿阴满,已过中原初夏时。
不知何气忽乖沴,风雨夜作雷乘之。
鞭笞宇宙敝日月,万象倒错藏光辉。
岩倾涧绝水府现,捕搏虎豹擒蛟螭。
百围老树不须说,忍冻欲压摧其枝。
峥嵘屋瓦走飞雹,如战初合麾旌旗。
我行避地更值此,闭目但听儿啼饥。
仆夫噤死者数辈,牛马惧不存毛皮。
长途三日断还往,况有鸟雀凌云飞。
只今胡尘暗江路,盗贼往往乘馀威。
良民虽在困须索,四海万里皆疮痍。
天公忍不一顾此,反更震动穷荒为。
此方亦是神所主,我欲告诉心先疑。
明朝风定寒亦解,收召魂魄寻归期。
涧毛自可荐筐筥,试出苦语令神知。
《阳山道中遇大风雨暴寒有感》【宋·吕本中】岭南二月春已尽,百花委弃随风吹。山前山后绿阴满,已过中原初夏时。不知何气忽乖沴,风雨夜作雷乘之。鞭笞宇宙敝日月,万象倒错藏光辉。岩倾涧绝水府现,捕搏虎豹擒蛟螭。百围老树不须说,忍冻欲压摧其枝。峥嵘屋瓦走飞雹,如战初合麾旌旗。我行避地更值此,闭目但听儿啼饥。仆夫噤死者数辈,牛马惧不存毛皮。长途三日断还往,况有鸟雀凌云飞。只今胡尘暗江路,盗贼往往乘馀威。良民虽在困须索,四海万里皆疮痍。天公忍不一顾此,反更震动穷荒为。此方亦是神所主,我欲告诉心先疑。明朝风定寒亦解,收召魂魄寻归期。涧毛自可荐筐筥,试出苦语令神知。
https://shici.929r.com/shici/RgNNHhI.html
幽兰在深山,无人终自芳。
岂伊桃李颜,取媚少年肠。
高氏有潜德,奕世被辉光。
自其父祖来,低首不肯昂。
夫人生既贤,岂止秀闺房。
出身事夫子,和鸣更锵锵。
笙镛列两序,圭币罗中堂。
云何去日远,遂弃凌风翔。
伋也奉慈训,将见久必昌。
瞻彼汝南路,松柏泣新霜。
凄然马鬣封,千岁终不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