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玉本不琢,大音无希声。
观君命轩意,欲以诗自鸣。
君诗志古调,考击参差韺。
泠泠涧泉泣,切切溪条清。
孚尹露涵采,润美月泛英。
昔闻洛山中,种者须其成。
非希咸阳价,椟韫那敢轻。
用之荐穹昊,何但鬼神惊。
凉欲觉庭叶,夜疏耿镫惊。
一读一启予,古调真难评。
良玉本不琢,大音无希声。
观君命轩意,欲以诗自鸣。
君诗志古调,考击参差韺。
泠泠涧泉泣,切切溪条清。
孚尹露涵采,润美月泛英。
昔闻洛山中,种者须其成。
非希咸阳价,椟韫那敢轻。
用之荐穹昊,何但鬼神惊。
凉欲觉庭叶,夜疏耿镫惊。
一读一启予,古调真难评。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表民所作的《寄题郑熙宁夫玉轩》。诗中,诗人以"良玉本不琢,大音无希声"起兴,比喻郑熙宁夫的才华如同未经雕琢的美玉,内蕴深厚。接着,他赞赏郑熙宁夫的诗歌风格追求古朴高雅,如同涧泉和溪流的自然清音,既有深沉又有灵动。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郑熙宁夫诗歌中的意象,如"孚尹露涵采,润美月泛英",暗示其作品富有诗意和内涵,犹如洛山中的种子等待成熟,不求一时的显赫,而是珍视内在的价值。
诗人鼓励郑熙宁夫将诗歌用于更高远的境界,不仅让鬼神震惊,也能触动人心,甚至影响到周围的环境,如秋夜的清凉和明亮的灯光。最后,诗人表示阅读郑的诗作如同开启智慧,感叹古调的韵味难以用言语完全评价。
整体来看,这首诗是对郑熙宁夫诗才的赞美,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独特见解和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