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井桐飘。淡月疏星共寂寥。
恐怕霜寒初索被,中宵。已觉秋声引雁高。
罗带束纤腰。自剪灯花试彩毫。
收起一封江北信,明朝。为问江头早晚潮。
户外井桐飘。淡月疏星共寂寥。
恐怕霜寒初索被,中宵。已觉秋声引雁高。
罗带束纤腰。自剪灯花试彩毫。
收起一封江北信,明朝。为问江头早晚潮。
这首宋词《南乡子·其三》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夜图景,展现了词人独处的孤寂与对远方的思念。首句“户外井桐飘”,通过描绘井边梧桐叶的飘落,渲染出秋夜的萧瑟和凉意。"淡月疏星共寂寥"进一步强化了夜晚的寂静,以月明星稀的景象烘托出词人心中的孤独。
接下来,“恐怕霜寒初索被”表达了词人对深夜寒气的担忧,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温暖的渴望,暗示了他此刻的孤眠。“中宵”二字点明了时间,加深了夜的漫长和寒冷。"已觉秋声引雁高",通过秋声和高飞的大雁,寓言了词人的思乡之情,大雁南飞,触动了他的离愁。
下片转向词人的内心世界,“罗带束纤腰”描绘了词人独自剪灯花、写字的情景,显示出他的闲暇与寂寥。"自剪灯花试彩毫"这一细节,既表现了词人对生活的细致入微,也暗含了他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希望通过书信传递情感。最后,“收起一封江北信,明朝”表达了词人期待信件寄出的心情,而“为问江头早晚潮”则借问江潮,流露出对归期的不确定和对水路交通的关切。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词人孤独寂寞的生活状态和对远方的深深思念。
秋风晚正烈,客衣早知寒。
把衣不能别,更尽此日欢。
出门一万里,风沙浩漫漫。
岂无儿女情,为君思汍澜。
百年有时尽,千载无馀观。
明明君臣义,公独为其难。
愿持丹一寸,写入青琅玕。
会有抚卷人,孤灯起长叹。
炼石为形,铿金为音。
世方好圆,痴守方心。
阴阳絪緼,人一气质。
善恶之微,证于声色。
意所欲发,虽吾不知。
彼美子刘,洞其先几。
骯脏难合,今世道病。
如子所言,生禀已定。
戆夫勇士,往往一偏。
以视妾妇,岂不犹贤。
洪范得三,二曰刚克。
会其归其,好是正直。
学问工夫,气质用微。
汝能观形,安知其馀。
子术已定,吾情已成。
子执子术,吾安吾情。
庐山依旧,凄凉处,无限江南风物。
空翠晴岚,浮汗漫,还障天东半壁。
雁过孤峰,猿归老嶂,风急波翻雪。
乾坤未歇,地灵尚有人杰。
堪嗟飘泊孤舟,河倾斗落,客梦催明发。
南浦闲云连草树,回首旌旗明灭。
三十年来,十年一过,空有星星发。
夜深愁听,清笳吹寒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