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牢祠高禖,坠典今谁修。
何处王谢堂,烧痕草芽抽。
玄鸟亦自至,故垒不可求。
衔泥营新巢,云海浮蜃楼。
甲第金台傍,过者疑王侯。
晨曦明画栋,珠箔上银钩。
太牢祠高禖,坠典今谁修。
何处王谢堂,烧痕草芽抽。
玄鸟亦自至,故垒不可求。
衔泥营新巢,云海浮蜃楼。
甲第金台傍,过者疑王侯。
晨曦明画栋,珠箔上银钩。
这首诗名为《玄鸟》,作者是元代诗人杨弘道。诗中描绘了一幅祭祀场景,太牢祠高禖(古代祭祀天地神灵的场所)显得古老而仪式庄重,但似乎已少有人维护,暗示着传统礼制的衰落。诗人以“何处王谢堂”引出对昔日豪门贵族府邸的想象,曾经的繁华如今只剩下烧痕后的草木重新生长,象征着历史的沧桑变迁。
接着,诗人借玄鸟(燕子)的到来,寓言旧时的遗迹已经难以寻觅,它们在故垒上筑新巢,如同海市蜃楼般虚幻。这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在富贵人家的甲第金台附近,即使是过客也会误以为是王侯居所,可见昔日荣华的印象之深。
最后两句,"晨曦明画栋,珠箔上银钩",通过清晨阳光照耀下的华丽建筑细节,进一步渲染了昔日辉煌的景象,与开头的衰败形成鲜明对比,留给读者深深的思索。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玄鸟为线索,展现了历史的流转与变迁,以及对过往荣光的追忆。
游山乘好春,言旋未卓午。
山庄咫尺近,依墙构轩宇。
下马每憩兹,三楹清尔许。
迥落千尺雪,平贮一泓渚。
松涛泛上檐,峡籁翻底础。
或为勇丈夫,慷慨悲歌举。
或为儿女子,嗫嚅相尔汝。
或为金石坚,戛之凤来舞。
或为丝管脆,奏之行云伫。
竹炉亦在旁,汲取活火煮。
无色声香味,谁能信此语。
韦韝毳幕禦风雨,那识上栋及下宇。
天津啼鸟风自南,荒略渐开知室处。
远漠仍少近塞多,居然村落连冈阿。
肉食酪浆易旧俗,刀耕火种期嘉禾。
贫民无业利迁徙,山田易艺资生理。
苟勤耕凿戒潢池,到处孰非吾赤子。
遐想明季非承平,畏胡不已畏板升。
帑饷未逮持戟士,边将邀功犹请兵。
邱富赵全资敌用,烽火连营蹙提封。
惟因日引以月长,安在驭轻而居重。
板升今日犹昔年,阡陌滋辟皆良田。
诸部左右属櫜鞬,黎民瞻就跸路边。
诘戎咨穑恺泽宣,慎兹大宝万叶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