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夜费烛荧荧,祗得眼前歌舞明。
照破三千年外事,书生元不用长檠。
玉楼夜费烛荧荧,祗得眼前歌舞明。
照破三千年外事,书生元不用长檠。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刘鉴的《书灯(其二)》。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点烛阅读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知识和文化传承的珍视与思考。
"玉楼夜费烛荧荧" 一句,设定了一个安静而又充满学问气息的夜读环境。"祗得眼前歌舞明" 则透露出诗人通过阅读,仿佛能够目睹古代歌舞之盛景。
"照破三千年外事" 表现了书籍如灯光一般,照亮了过去三千年的历史长河,让诗人得以洞察往昔。"书生元不用长檠" 这一句中,“书生”指代诗人自己,而“长檠”可能是指古时的笔架或书桌上的支撑物,诗人表达了即使没有这些外在辅助,他也能通过阅读,将历史知识凝固于心。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文化传承的尊重,以及通过个人努力掌握和内化历史知识的坚持。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书籍如同明灯一般,引领自己穿越时空、探索古今的深刻认识。
浩气乾坤迥,孤怀岁月迟。
龙荒天尽处,雁塞腊残时。
冻涩莓苔径,寒凝冰雪池。
云山成惨澹,雾树隐参差。
醉后宁无感,歌中别有悲。
雅交应道合,僻性复谁知。
客久频归梦,年衰几会期。
相逢不披豁,何以重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