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宿法华寺》
《宿法华寺》全文
唐 / 罗隐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心与空林共杳冥,孤灯寒竹自荧荧。

不知何处小乘客,一夜风前闻诵经。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夜晚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宿于法华寺的感受娓娓道来。

首句“心与空林共杳冥”,诗人的心境与四周的空寂树林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深远、宁静的氛围。这里的“杳冥”二字,既指出了环境的幽深,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沉静与超脱。

次句“孤灯寒竹自荧荧”,描绘了一盏孤零零的灯火在寒冷的竹林中闪烁的情景。这不仅是一幅视觉上的画面,更象征着在孤独与寂静中,心灵的光芒依然明亮,不因外界的冷清而熄灭。

第三句“不知何处小乘客”,则引入了一丝神秘与好奇。诗人似乎在询问,是谁在这样的夜晚,悄悄地来到这里,或许是一个寻求心灵慰藉的旅人,又或是某种未知的存在。这一句增加了诗歌的悬念感,让读者不禁想象起那位“小乘客”的形象。

最后一句“一夜风前闻诵经”,点明了夜晚的活动——听诵经声。在微风的轻拂下,诵经的声音显得格外清晰,仿佛是心灵的呼唤,也是对精神世界的探索与追求。这一句不仅深化了主题,也表达了诗人对精神生活和内心平静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构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内心以及精神世界的深刻感悟,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富含哲思的意境。

作者介绍
罗隐

罗隐
朝代:唐   字:昭谏   籍贯: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   生辰:833-909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
猜你喜欢

送启运弟之训清远·其一

银青一胍擅清华,俛首鳣堂玉峡斜。

曙色飞来连桂影,暗香浮动赋梅花。

莫将苜蓿称寒署,直令菁莪即大家。

冲主乘元烦造士,可无豪俊起天涯。

(0)

送宗人鹏扬之闽桃源司三绝·其二

三月芬芳景色奇,不堪惜别酒盈卮。

江干渥手无它嘱,珍重千金慰所思。

(0)

吾父崇祀乡贤志喜四首末一道耑谢诸友·其二

清议咸推白骨寒,圣朝旌隐重蘋蘩。

宫墙数仞生前隔,俎豆千秋死后宽。

泉下寂玄从此显,庭前涕泪转成欢。

表章岂让龙章再,吾父冥冥可自安。

(0)

夏仲园豆盛熟每饭不彻戏示埈儿曰朝朝一味豆尔能偶乎埈儿谢不敏解目园中为余偶者四因成四绝·其二

朝朝一味豆,灼灼满园萱。

无限春晖思,何堪对酒尊。

(0)

别驾刘景华甫下车即署海阳篆不三月以入觐行漫赋五绝为赠·其二

间关蜀道苦难量,三月停车便刺装。

更怪赠金君尽却,惟携岭月起明光。

(0)

官溅溪三首·其二

修竹深林绕径迷,马迟路滑怯春泥。

行人憔悴无宁处,却恐寒山日向西。

(0)
诗词分类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诗人
僧皎然 朱庆余 郁达夫 郭沫若 陶宏景 王珪 乾隆 梁羽生 曹叡 文征明 启功 卓文君 吉鸿昌 李嘉佑 沈雁冰 惠能 来鹄 唐温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