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顶白似雪,众水一源深。
道场平如掌,我宗超佛心。
绝顶白似雪,众水一源深。
道场平如掌,我宗超佛心。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超凡脱俗的景象,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修行境界的追求与向往。
“绝顶白似雪”,诗人以“绝顶”形容山峰之高,以“白似雪”形容其雪覆盖的纯净与庄严,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这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对修行者心灵纯净、超越世俗的隐喻。
“众水一源深”,“众水”代表众多的修行路径或法门,“一源深”则强调了这些路径最终汇聚于同一源头,即佛法的真理深处。这一句不仅展现了佛法的博大精深,也寓意着无论选择何种修行方式,最终都能达到相同的觉悟境界。
“道场平如掌”,“道场”是佛教修行的场所,此处比喻为平坦如掌心,意味着修行之路虽有起伏,但最终目标清晰可见,如同掌心一般平展。这体现了修行过程中的坚定与执着。
“我宗超佛心”,“我宗”指的是个人的修行之道,“超佛心”则是说修行者的心境超越了佛陀,达到了更高的层次。这既是对个人修行成就的极高赞誉,也是对佛法精髓的深刻领悟与超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佛教修行的哲理,表达了对精神超越与内心平静的追求,以及对佛法真理的深入理解与实践。
枯桑舒牙叶渐青,新蚕可浴日晴明。
前年器用随手败,今冬衣着及春营。
倾囷计口卖馀粟,买箔还家待种生。
不惟箱篚供妇女,亦有锄镈资男耕。
空巷无人斗容冶,六亲相见争邀迎。
酒肴劝属坊市满,鼓笛繁乱倡优狞。
蚕丛在时已如此,古人虽没谁敢更。
异方不见古风俗,但向陌上闻吹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