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诛赏,固非君所私。
太宗泣君集,意恐劳臣疑。
至公一以废,智术相维持。
哀哉功名士,汲汲尚趋时。
天下有诛赏,固非君所私。
太宗泣君集,意恐劳臣疑。
至公一以废,智术相维持。
哀哉功名士,汲汲尚趋时。
此诗为宋代文学家许安世的《咏史》。首句“天下有诛赏,固非君所私”表达的是国家对于功过的评价和奖惩不偏不倚,不是由个人好恶决定的意思。这里的“诛赏”指的是对臣下的责罚与奖励。
接着,“太宗泣君集,意恐劳臣疑”一句中,提及唐太宗李世民,他在《谏书》中流泪,是因为担心文武大臣会因此产生怀疑。这里的“君集”应指皇帝所编写或收集的文书。
第三句“至公一以废,智术相维持”则表明至公(可能指古代圣王)处理问题时,虽然有时候会放弃某些原则,但仍能保持智慧和策略的平衡。
最后两句,“哀哉功名士,汲汲尚趋时”是对那些只追求功名利禄、急于求成的人的慨叹。他们总是在赶时间,急切地追逐时代潮流,不顾一切地往前冲。
整首诗通过历史人物和事件,表达了作者对于公正无私的奖惩制度以及对那些只重名利不顾真理的士人之哀伤。
晨霜践河梁,落日憩亭皋。
念彼千里行,恻恻我心劳。
揽辔上层冈,下临百仞濠。
寒流咽欲绝,鱼鳖久已逃。
暮行苦邅回,细路隐蓬蒿。
惊麇出马前,鸟骇亡其曹。
投僧避夜雨,古檠昏无膏。
山木鸣四壁,疑身在波涛。
平明长安岭,飞雪忽满袍。
天低浮云深,更觉所向高。
车螯肉之弱,恃壳保厥身。
自非身有求,不敢微启唇。
尚恐擉者得,泥沙常埋堙。
往往汤火间,身尽壳空存。
维海错万物,口牙且咀吞。
尔无如彼何,可畏宁独人。
无为久自苦,含匿不暴陈。
豁然从所如,游荡四海漘。
清波濯其污,白日晒其昏。
死生或有在,岂遽得烹燔。
暑往讵几时,凉归亦云暂。
相随东山乐,及此身无憾。
聊回清池柂,更伏荒城槛。
采采黄金花,持杯为君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