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澄江头,传有晋贤墓。
晋贤好注书,尔雅诗训故。
杏坛学诗旨,此焉导先路。
邵郝疏义成,未免犹疏误。
传经贵有宗,师法宜追溯。
一瓣萌心香,望古空殷慕。
浩浩澄江头,传有晋贤墓。
晋贤好注书,尔雅诗训故。
杏坛学诗旨,此焉导先路。
邵郝疏义成,未免犹疏误。
传经贵有宗,师法宜追溯。
一瓣萌心香,望古空殷慕。
这首诗《杂咏(其四)》由清代诗人顾书城所作,通过描绘对古代贤哲的追思与敬仰之情,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经典的尊崇态度。
首句“浩浩澄江头,传有晋贤墓”以开阔的江景为背景,引出晋代贤人的故事,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接着,“晋贤好注书,尔雅诗训故”点明了晋贤的学术成就,他们专注于注释典籍,尤其是对《尔雅》和诗歌的训诂,体现了古代学者严谨的治学精神。
“杏坛学诗旨,此焉导先路”中“杏坛”借指孔子讲学之处,这里用来比喻晋贤在学术上的引领作用,说明他们的研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邵郝疏义成,未免犹疏误”则提到后人对前人著作的解释虽有贡献,但也难免存在疏漏或错误,强调了学术传承中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最后,“传经贵有宗,师法宜追溯”表达了对经典传承的重视,认为学习经典时应有明确的宗派归属,并追溯其源头,以确保理解的准确性和深度。“一瓣萌心香,望古空殷慕”则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流露,通过献上一片心意,表达对古代贤哲的深深敬仰和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古代学者的学术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也反映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以及对知识传承的深刻思考。
出城十里西南去,行役经过倦休处。
崔嵬古干络苍藤,相传此是埋冤树。
树名那得呼埋冤,阅人累岁官道边。
朝吁械系逮词讼,夕敝鞭朴逋税钱。
富豪招权逞滥入,孱弱破家哀孑立。
几人饮恨泪彻泉,树不能言天为泣。
埋冤得名良可悲,郡中守令知不知?
朝衙操挝出近午,暮归断续卒三伍。
鼓声祇以迎送神,漫把旗旄揭飞虎。
锋交昨者没旗头,今晨队长血髑髅。
贵人按辔不为动,但讶日食无珍羞。
戎徒抵掌群嘲戏,志士拊膺殊夺气。
朝朝暮暮鼓鼕鼕,蚁聚膻腥了无愧。
张侯援枹华三周,祢衡正色披岑牟。
世间壮士古未有,此声慷慨曾闻不。
绛车晓发万人看,春入燕台雪半乾。
圣代人材徵梓杞,宪庭风彩接鹓鸾。
蟾宫露冷三花湿,象简霜飞六月寒。
北阙焜煌承帝綍,东林萧瑟闭诗坛。
绣衣劝讲临芹沼,蔀屋怀贤赋考槃。
定有奇勋登汗竹,岂无宏策上金銮。
天边紫气涵龙剑,江上青山近马鞍。
玉笋班联三殿外,琼林光动五云端。
煌煌嘉瑞钟神秀,皛皛沧溟得木难。
朝著人争传姓字,慈闱书喜报平安。
永怀黄阁千金重,自保臣心一寸丹。
走也向来成老朽,短蓑烟雨梦渔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