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破当年上蔡关,晓来高兴在南山。
敢于世上高瞠眼,肯向人前浪强颜。
丹荔芳林同偃蹇,白云流水伴湲潺。
相寻莫叩闲踪迹,石径藤萝缈不攀。
勘破当年上蔡关,晓来高兴在南山。
敢于世上高瞠眼,肯向人前浪强颜。
丹荔芳林同偃蹇,白云流水伴湲潺。
相寻莫叩闲踪迹,石径藤萝缈不攀。
这首诗《曲肱吟(其八)》由明代诗人王渐逵所作,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鉴赏:
首句“勘破当年上蔡关”,诗人以“勘破”二字开篇,表明自己已经看透了尘世的纷扰与束缚,不再被外界的名利所困扰。这里的“上蔡关”可能象征着人生的种种困境或束缚,诗人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的解脱与超越。
“晓来高兴在南山”,诗人选择在清晨时分,前往南山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喜悦。南山在这里不仅是一个地理上的存在,更象征着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精神境界。诗人通过这一行为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心灵自由的追求。
“敢于世上高瞠眼,肯向人前浪强颜”,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独立人格和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他敢于直视世间的浮华与虚伪,不愿在人前伪装自己,而是保持真实的自我。这种勇气和坚持,体现了诗人对道德原则的坚守和对个人尊严的珍视。
“丹荔芳林同偃蹇,白云流水伴潺湲”,这两句诗运用了自然界的意象,将诗人的心境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丹荔、芳林、白云、流水等元素共同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然。偃蹇(yǎn jiǎn)在这里形容树木枝叶低垂,与白云、流水相伴,构成了一幅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画面,寓意着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相寻莫叩闲踪迹,石径藤萝缈不攀”,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功利的淡泊。他希望人们不要打扰他的宁静生活,不要试图探寻他的行踪,而是让自然的石径和藤萝成为他与外界交流的方式。这里“不攀”二字,既是对外界诱惑的拒绝,也是对自身内心世界的坚守,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纯粹生活的追求。
整体而言,《曲肱吟(其八)》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自然之美和精神自由的向往。这首诗不仅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也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深刻反思和赞美。
鱼跃澄潭罅。思从君、投竿东海,钓鳌为鲊。
海面白波山屹立,万弩迎潮而射。
有百怪、纵横其下。
此景莫教人世晓,恐惊他、胆破侏儒怕。
取铁网,珊瑚挂。一声长啸星河泻。
恰依然、渔舟夜火,寒江图画。
自笑劳生真太苦,乃至作人牛马。
剧怆感、孤坟浪打。
赢得如霜枯骨在,久人间、名姓无知者。
千秋业,口何藉。
黛眉不点吴娃,淩波独秀空烟际。
疏林霜染,深蹊苔涩,虚堂澜绮。
溅沫跳珠,清声泻玉,石鳞荒翠。
自凭阑照影,古人不见,閒愁逐,轻鸥起。
一桁竹炉烟细。卧听松、筝琶净洗。
孤怀谁识,临风把盏,低徊问水。
斜日游船,古阴秋苑,笙歌催醉。
唤铜瓶载取,归来重试,在山泉味。
把君吟卷,羡群贤歌咏,太平寰宇。
不但流连花月事,空说酒家渔户。
鹿柴诗成,辋川图就,大得王裴趣。
譬于甘旨,五侯鲭味同煮。吾亦千里怀人。
六时觅句,缄写投山坞。
惭愧填词艰压韵,岂解笔歌墨舞。
貂续篇多,蛇添调积,未免宾喧主。
烦为绳削,合于秦柳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