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簌山醪敢厌贫,独延清论枉嘉宾。
晴云已遣重开径,冻雨应先为洒尘。
籁气萧深供送兴,蟾光圆丽答佳辰。
扁舟已辨溪桥桨,共采芙蓉向碧津。
野簌山醪敢厌贫,独延清论枉嘉宾。
晴云已遣重开径,冻雨应先为洒尘。
籁气萧深供送兴,蟾光圆丽答佳辰。
扁舟已辨溪桥桨,共采芙蓉向碧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中秋之夜相聚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友情之深。首句“野簌山醪敢厌贫”以朴素的酒肴表达对嘉宾的诚挚邀请,体现了诗人不拘小节、率真的性格。接着,“独延清论枉嘉宾”一句,既表达了对朋友到来的惊喜,也暗含了对清谈雅聚的珍视。
“晴云已遣重开径,冻雨应先为洒尘”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色彩,晴云仿佛特意为聚会开辟道路,冻雨则提前洗净尘埃,营造出一片清新宜人的氛围。接下来,“籁气萧深供送兴,蟾光圆丽答佳辰”描绘了秋夜的静谧与月光的美丽,籁气(风声)与月光相互映衬,增添了节日的浪漫气息。
最后,“扁舟已辨溪桥桨,共采芙蓉向碧津”以生动的画面收尾,想象着友人乘舟前往清澈的水边采摘荷花,不仅展现了活动的细节,也寓意着友谊如同荷花般纯洁美好。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聚会场景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至喜亭前晓雾迷,橹声离岸眩东西。
疑游神女行云峡,忽到姜诗跃鲤溪。
午饭驿亭同蓐食,夜眠村店类鸡栖。
眼中四面青山好,从此登天路不低。
先人六儿女,姊长孝且慈。
德淑命不淑,哀哉止于斯。
莫年失爱子,哭泣鬓成丝。
年才五十七,一病不可医。
姊死我在傍,姊葬吾不知。
初闻卜九月,不得日与时。
丐祠既不遂,临穴竟无期。
日月为我昏,风雨为我悲。
宦游何所得,抱恨渺无涯。
尚馀英公须,未作子厚碑。
便当回雁荡,那忍过秭归。
天花除恼腊前雪,香蕊报春溪上梅。
分赠鹿岩龙穴友,异时俱是百花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