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霄呈异瑞,九畹缀新丛。
龟饮金茎外,蝉鸣玉树中。
醴甘丹桂晓,珠落碧荷风。
闻说丹邱瓮,犹存唐帝宫。
三霄呈异瑞,九畹缀新丛。
龟饮金茎外,蝉鸣玉树中。
醴甘丹桂晓,珠落碧荷风。
闻说丹邱瓮,犹存唐帝宫。
这首诗描绘了露水在自然界的奇妙景象与独特韵味。首先,“三霄呈异瑞,九畹缀新丛”,以“三霄”、“九畹”等词语,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壮丽的自然景观,露水在清晨的光线下,仿佛是天降的奇珍异宝,点缀着广袤的大地,展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接着,“龟饮金茎外,蝉鸣玉树中”,通过“龟饮”、“蝉鸣”等生动的比喻,进一步渲染了露水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露水如同龟一般,在金茎之外静静地汲取着生命的滋养,而蝉则在玉树之中欢快地歌唱,两者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醴甘丹桂晓,珠落碧荷风”,这里将露水比作甘甜的醴酒,与早晨盛开的丹桂相映成趣,又如珍珠般洒落在碧绿的荷叶上,随着微风轻轻摇曳,散发出清新的香气,给人以视觉和味觉上的双重享受。
最后,“闻说丹邱瓮,犹存唐帝宫”,通过传说中的“丹邱瓮”与“唐帝宫”,表达了对古代文明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向往。这不仅是一种对历史的追溯,更是一种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追求。
整首诗以露水为线索,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生物活动、感官体验以及历史文化的元素,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汹汹河流尚平岸,渡口扁舟谁敢唤。
纵横卧柳半入池,雨气蚀林如未散。
穿林广道败八九,荒草侵花潦中断。
据亭小憩绝懊惜,水木泓峥犹足玩。
老羌乞钱抱惭色,烈士穷途深可叹。
我曹落魄虽胜彼,丧志埋名同一窜。
低回斜日去何之,吾能短歌子其乱。
忽雷流传千馀年,大小二器归此阁。
楚园好事继燕庭,铁崖东塘不寂寞。
前有花坡后瑞山,解操唐音听者愕。
畏庐复为写此卷,殷勤不惮再三作。
宜春堂中劝我酒,宣统三年事如昨。
忽然梦觉今何世,遗老江湖各零落。
怪君风流殊不减,犹能出国责前诺。
当时已有万种哀,欲写辄成数日恶。
兴亡过眼更何如,忍倩琵琶转弦索。
名流纷纷竞绮语,谁倚新声续梦鹤。
莫誇尤物留佳话,且伴残年专一壑。
猛看题字绝惊嗟,震耳波涛啸蛟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