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马齿俱壮,自骄千里材。
生姿何轩轩,或是龙之媒。
一马立长衢,顾影方徘徊。
一马裂衔辔,奔嘶逸风雷。
立岂饱刍豆,恋栈常思回。
奔岂欲野龁,久羁羡驽骀。
两马不同调,各为世所猜。
问之不能言,使我心悠哉。
两马齿俱壮,自骄千里材。
生姿何轩轩,或是龙之媒。
一马立长衢,顾影方徘徊。
一马裂衔辔,奔嘶逸风雷。
立岂饱刍豆,恋栈常思回。
奔岂欲野龁,久羁羡驽骀。
两马不同调,各为世所猜。
问之不能言,使我心悠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通过对两匹骏马的细致描写,展示了它们的不同性格和神态。开篇“两马齿俱壮,自骄千里材”表明两匹马都很强健,都有着非凡的才华和能力。而“生姿何轩轩,或是龙之媒”则形象地描绘出它们的英俊和神秘,如同传说中的龙一般。
接着,“一马立长衢,顾影方徘徊”中,一匹马站在宽阔的大道上,它似乎在回头望着自己的身影,流露出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紧接着,“一马裂衔辔,奔嘶逸风雷”描绘出另一匹马解开缰绳,放声嘶鸣,像风和雷一样奔驰,它们似乎在展示自己的力量和自由。
“立岂饱刍豆,恋栈常思回”中,诗人写到一匹马吃饱了食物,对着栏杆流露出依依不舍的神情,似乎它对于某个地方或是记忆有着深厚的情感。而“奔岂欲野龁,久羁羡驽骀”则表现出另一匹马急于逃离现状,向往着远方的自由生活。
最后,“两马不同调,各为世所猜。问之不能言,使我心悠哉”中,诗人指出这两匹马性情迥异,都有着自己的世界和故事,但当被询问时,它们却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尽的遐想和惆怅。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示了生命个体的多样性,以及它们与外界交流的局限。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由、自然和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
履儿年十三,方读左公书。
左公非异人,衰周一大儒。
其书主一敬,不敬辄叹吁。
祸福有两途,敬则福有馀。
不敬即招祸,此言良不诬。
被发一祭野,百年为戎居。
宋灾一罪己,勃兴已庶乎。
敬为礼之干,惟敬乃良图。
坐立汝皆敬,道已在汝躯。
汝能听吾言,福自人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