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路鲜所谋,迫为夷虏役。
夙昔栖无家,居然托崇宅。
攫财供饕淫,取意百端适。
国法轻鸿毛,自卫仗兵革。
一屠磨利刀,千牛受残厄。
何论区区羊,瘦肉仅馀脊。
肃肃宣圣宫,哗然置歌席。
莫谓神失权,无由褫狂魄。
澄澜六宇宽,翻投焦釜窄。
伊岂化外民,吾难究肝鬲。
望路鲜所谋,迫为夷虏役。
夙昔栖无家,居然托崇宅。
攫财供饕淫,取意百端适。
国法轻鸿毛,自卫仗兵革。
一屠磨利刀,千牛受残厄。
何论区区羊,瘦肉仅馀脊。
肃肃宣圣宫,哗然置歌席。
莫谓神失权,无由褫狂魄。
澄澜六宇宽,翻投焦釜窄。
伊岂化外民,吾难究肝鬲。
这首诗名为《感事三章(其一)》,是清代诗人姚燮所作。诗中描绘了社会的不公与黑暗,以及人民在强权下的无奈与挣扎。
首句“望路鲜所谋,迫为夷虏役”,表达了人们在追求正义与出路时的艰难与被迫屈服于强权的现实。接着,“夙昔栖无家,居然托崇宅”描绘了人们在寻找避风港时的矛盾与无奈,既渴望安定,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残酷。
“攫财供饕淫,取意百端适”揭示了社会中贪欲横流、道德沦丧的现象,人们为了满足私欲,不择手段,甚至不惜伤害他人。紧接着,“国法轻鸿毛,自卫仗兵革”指出法律在强权面前的无力,人们只能依靠武力来保护自己,反映了社会秩序的混乱与动荡。
“一屠磨利刀,千牛受残厄”形象地描绘了暴力与压迫的残酷,一个个体的痛苦被放大到群体的苦难之中。“何论区区羊,瘦肉仅馀脊”进一步强调了弱者的无助与牺牲,即使是最微小的生命也难以逃脱被剥削的命运。
“肃肃宣圣宫,哗然置歌席”描述了宗教场所的表面繁荣与喧嚣,与社会底层的苦难形成鲜明对比。“莫谓神失权,无由褫狂魄”表达了对神权的质疑,暗示了人们对于社会不公的愤怒与无奈。
最后,“澄澜六宇宽,翻投焦釜窄”比喻广阔的天地间,却充满了逼仄与煎熬。“伊岂化外民,吾难究肝鬲”表达了对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无论是边缘人群还是核心成员,都难以摆脱困境,揭示了社会深层次的问题与矛盾。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不公与人性弱点的洞察,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