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正命诗》
《正命诗》全文
宋 / 来廷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病卧僧房两月多,英雄壮志渐消磨。

昨宵饮药疑尝胆,今日披衣似挽戈。

分付家人扶旅榇,莫教释子念弥陀。

此心不死谁如我,临了连声三渡河。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èngmìngshī
sòng / láitíngshào

bìngsēngfángliǎngyuèduōyīngxióngzhuàngzhìjiànxiāo

zuóxiāoyǐnyàochángdǎnjīnwǎn

fēnjiārénchènjiàoshìniàntuó

xīnshuílínleliánshēngsān

翻译
病弱的我已在僧房躺了两个月,曾经的豪情壮志正在慢慢消磨。
昨晚喝下的药仿佛苦胆一般,今天穿上衣服又像是要拿起武器战斗。
我吩咐家人准备好出行的棺材,别让和尚们念诵佛经来安慰我。
我的心不死,又有谁能像我这样?最后时刻,我连声呼唤三次过河。
注释
病卧:形容病重躺在床榻上。
僧房:僧侣居住的地方,这里指作者身处的环境。
消磨:逐渐减退或消失。
饮药:服用药物。
疑尝胆:形容药苦如胆汁,比喻艰难困苦。
披衣:穿着衣服,准备行动。
挽戈:拿起武器,此处可能象征战斗。
扶旅榇:帮助搬运出远行的棺材,表示准备面对死亡。
释子:佛教徒,尤其是出家的僧人。
弥陀:佛教中对阿弥陀佛的尊称,此处可能指念佛求解脱。
此心不死:指内心的热情或信念不灭。
谁如我:无人能及我。
连声三渡河:连续三次呼唤过河,可能象征面对生死的决心。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在僧房中病卧两个月的感受,表达了一种英雄壮志渐渐消磨的心境。"昨宵饮药疑尝胆"一句,通过对苦涩药味的比喻,形象地展现了病痛的折磨和心灵的煎熬。而"今日披衣似挽戈"则是说虽然身体虚弱,但精神上依旧保持着昔日英雄的气概。诗人在病中对家人的嘱咐,是一种超脱世俗、淡泊明志的表达,通过"莫教释子念弥陀",体现了诗人对于生命终极和宗教信仰的思考。

最后两句"此心不死谁如我,临了连声三渡河",则充满了坚韧不拔、生死置之度外的英雄气概。这里的"此心"指的是诗人的精神状态,不仅是在表达即使在生命走到尽头,也依然保持着自己的信念和意志。

这首诗通过对病痛与生命消逝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不屈不挠的性格,以及面对死亡时所表现出的超脱与豁达。语言简练而深沉,每个字眼都透露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力量。

作者介绍

来廷绍
朝代:宋

来廷绍(一一五○~一二○二),字继先,又字平山,自号思洛子,鄢陵(今属河南)人。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进士。宁宗庆元六年(一二○○),任朝散郎、直龙图阁学士。嘉泰元年(一二○一),命知绍兴府,未到任,于次年卒于萧山祇园寺,年五十三。事见《萧山来氏家谱》(藏萧山县档案馆)卷一、《来氏家藏冠山逸韵》卷一。今录诗三首。
猜你喜欢

悼步月

雁过妆楼人不见,断肠又是一黄昏。

不知天上婵娟影,能照人间寂寞魂。

响屧廊深空认步,唾茸窗暖尚留痕。

合将一把香酥骨,葬在巫阳云雨村。

(0)

颂古十一首·其十

光境俱忘与未忘,杀人利剑活人鎗。

太平时节浑无用,夜夜神光射斗旁。

(0)

送昙藏主雪峰见痴绝

世上有蛇皆可弄,南山鳖鼻不可动。

动著冷口暗伤人,伤人至死未知痛。

子今去也,当自著便宜。

后日毒遭一口归来,莫道山僧不曾说与伊。

(0)

句·其二

鸟残桃见核,虫蠹叶留痕。

(0)

题子登侄环绿斋

竹树回环一亩宫,红尘不到绿阴浓。

堆前祇有书千卷,善后悬知禄万钟。

(0)

了残经赞

从朝数黑豆,数到黄昏后。

只见月如眉,不觉灵犀透。

(0)
诗词分类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诗人
黄玠 胡俨 魏野 程颂万 黄溍 刘过 吕岩 杨圻 韩偓 孙传庭 晏几道 谭嗣同 姜夔 薛季宣 洪亮吉 顾太清 王质 朱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