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吹弹歌舞图·其二》
《题吹弹歌舞图·其二》全文
明 / 丘夫人   形式: 古风

中虚外实木一片,抱向佳人怀里见。

玎玎珰珰几点声,细细粗粗四条线。

一声清,半夜天高万籁鸣。

一声浊,八月秋风落群木。

一声苦,昭君马上啼红雨。

一声欢,妃子宫中洗禄山。

风流画史龙眠老,笔端写出心机巧。

劝君莫道是无声,有声不似无声好。

(0)
鉴赏

这首诗《题吹弹歌舞图(其二)》由明代诗人丘夫人所作,通过描绘一幅吹弹歌舞的图景,展现了音乐与情感的微妙关系。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将听觉与视觉、声音与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中虚外实木一片”,开篇以“木一片”象征乐器,暗示音乐的来源,接着“中虚外实”则形象地描绘出乐器内部空洞而外部坚实的特点,预示着音乐将从这看似平凡的器物中流淌而出。

“抱向佳人怀里见”,将乐器比作佳人,暗示音乐与人的亲密关系,仿佛音乐是佳人内心情感的直接表达,让人感受到音乐的温暖与亲近。

“玎玎珰珰几点声,细细粗粗四条线”,通过描述音乐的音色与旋律线条的变化,表现了音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细声与粗声、点声与线状旋律的对比,不仅展现了音乐的质感,也暗示了情感的细腻与强烈。

“一声清,半夜天高万籁鸣。一声浊,八月秋风落群木。一声苦,昭君马上啼红雨。一声欢,妃子宫中洗禄山。”这一段通过四个“一声”分别描绘了不同的情感色彩和情境,清音对应深夜的宁静与万物共鸣,浊音则与秋风落叶的萧瑟相呼应,苦音联想到昭君的哀怨,欢音则与妃子的喜悦形成鲜明对比。这些情境的描绘,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深化了对音乐情感内涵的理解。

“风流画史龙眠老,笔端写出心机巧。”这里提到的“龙眠老”可能是指宋代画家李公麟,暗指艺术家在创作时的心灵手巧与深厚功底,同时也表达了对音乐与艺术之间相互启发、相互映照的深刻认识。

最后,“劝君莫道是无声,有声不似无声好。”这句话是对前文的总结,强调了音乐(或艺术)的力量,即使无声,也能触动人心,而有声的艺术更能激发情感共鸣,展现出音乐超越语言的独特魅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音乐及其情感表现的细腻描绘,展现了音乐艺术的深邃与美妙,以及它与人类情感世界的紧密联系。

作者介绍

丘夫人
朝代:明

丘夫人,琼山(今属海南)人。丘浚室。邱掌珠《读闺秀诗偶成》有“仙姑吐属何清新,琼台我爱丘夫人”之句。事见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九六。
猜你喜欢

高宗纯皇帝御制平定两金川凯歌三十章乾隆四十一年·其二十三

己巳班师本受降,庚辰郊劳典鸿厖。

放牛归马予素志,凯献何期此见双。

(0)

古调笑令

竹坞,竹坞,坐荫空阶无数。

有时弄影斜阳,个字淋漓短墙。

墙短,墙短,分得秋声一半。

(0)

浣溪沙.春闺

海比相思尚有涯,轻寒蓦地恼情怀。

羞看孤影镜慵揩。

戏向海棠花下过,惹他珠露湿罗鞋。

摘双梅子戴金钗。

(0)

念奴娇.别意用辛稼轩韵

萧娘楼畔,恰匆匆过了,菊花时节。

帆影拖霜逢小至,画舫水嬉微怯。

绣阁春心,芳洲密约,执手何曾别。

玉楼人去,此情谁与传说。

漫道青邸朱帘,彩毫长擅,对引金波月。

旧梦燕山看不尽,新梦涛声千叠。

喜得今宵,锦屏瞥见,展放双眉折。

悄声低问,多情付与华发。

(0)

浪淘沙

生小教人怜,娇擘瑶笺,春来独自在窗前。

谢女帘栊飞柳絮,秀句先传。

香梦逗春烟,一晌留连,吟情多半为花牵。

还忆从郎徵险韵,谱入冰弦。

(0)

如梦令

日约楼阴初整,风暖烟消人静。

早起未梳头,闲扫小园芳径。

清净,清净,只剩数枝花影。

(0)
诗词分类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诗人
夏良胜 俞士彪 廖大圭 吴景奎 周行己 周伯琦 陈洵 释广闻 申佳允 程通 许月卿 孟洋 赵汝燧 董俞 陶弼 梁兰 方千里 刘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