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冱溪冰,微封村径,晚晴犹觉衣单。
谁拨云开,斜阳深浅螺鬟。
玉龙化去余鳞爪,尚棱棱、留与人看。
黯庭芜、瘿柏孤擎,髡竹轻弹。
抨弓洒入寒林画,衬岚光淡染,苔点浓攒。
寄语飞鸿,重来泥迹全残。
山深未改先时白,尽风尘、不涴高寒。
试凝眸、依约巢痕,枨触愁端。
薄冱溪冰,微封村径,晚晴犹觉衣单。
谁拨云开,斜阳深浅螺鬟。
玉龙化去余鳞爪,尚棱棱、留与人看。
黯庭芜、瘿柏孤擎,髡竹轻弹。
抨弓洒入寒林画,衬岚光淡染,苔点浓攒。
寄语飞鸿,重来泥迹全残。
山深未改先时白,尽风尘、不涴高寒。
试凝眸、依约巢痕,枨触愁端。
这首《高阳台·残雪》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词人金兆蕃所作,描绘了一幅冬日残雪的凄美景象。
词中以“薄冱溪冰,微封村径”开篇,描绘了溪水结冰、小路被雪覆盖的寒冷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晚晴犹觉衣单”,傍晚的阳光虽能驱散一些寒冷,但衣物依然显得单薄,暗示着冬日的严寒。
接着,“谁拨云开,斜阳深浅螺鬟”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斜阳比作螺鬟,形象地描绘了夕阳在云层后若隐若现的景象,增添了几分神秘感。而“玉龙化去余鳞爪,尚棱棱、留与人看”则通过想象雪后的冰凌,即使化去,其棱角依然清晰可见,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永恒。
“黯庭芜、瘿柏孤擎,髡竹轻弹”描绘了庭院中的枯草、扭曲的老柏树和被风轻拂的竹子,展现出冬日的荒凉与静谧。而“抨弓洒入寒林画,衬岚光淡染,苔点浓攒”则通过弓箭射入寒林的画面,以及淡雅的山岚与密集的苔藓,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和动态美。
最后,“寄语飞鸿,重来泥迹全残”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期待,希望飞鸿能够再次带来新的生机。而“山深未改先时白,尽风尘、不涴高寒”则强调了山色的纯净与高洁,即便经历了风尘的侵扰,依然保持其原有的洁白与高傲。
“试凝眸、依约巢痕,枨触愁端”则以凝视巢穴的痕迹,触动内心的忧愁,将情感推向高潮,使得整首词的情感表达更加深刻和细腻。
综上所述,《高阳台·残雪》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意义,展现了冬日残雪的美丽与哀愁,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时间与生命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