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秋在台城路,鞭丝十年重到。
废苑离宫,残云剩水,禁得几回凭吊。天风浩浩。
吹酒店青旗,戍楼红纛。
鸦外无人,一僧负手看斜照。星星劫灰未扫。
雨花零落尽,惟剩秋草。
海市楼船,江关战鼓,只恐青山愁老。英雄去了。
谁念我登临,承平年少。暝色催归,寺门钟动早。
六朝秋在台城路,鞭丝十年重到。
废苑离宫,残云剩水,禁得几回凭吊。天风浩浩。
吹酒店青旗,戍楼红纛。
鸦外无人,一僧负手看斜照。星星劫灰未扫。
雨花零落尽,惟剩秋草。
海市楼船,江关战鼓,只恐青山愁老。英雄去了。
谁念我登临,承平年少。暝色催归,寺门钟动早。
这首《台城路·骑登雨花台》是清朝末年至近代初的易顺鼎所作,描绘了作者骑马登临雨花台时的所见所感。诗中以六朝旧事为背景,通过描绘台城废苑和离宫的荒凉景象,传达出历史沧桑与岁月流转之感。"天风浩浩"一句,写出了秋风的辽阔,与酒旗、戍楼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孤寂的氛围。
"鸦外无人,一僧负手看斜照",描绘出鸦群之外只有僧人独自欣赏夕阳的场景,更显孤独与静谧。接下来,诗人借"星星劫灰未扫"表达对历史战火的沉思,"雨花零落尽,惟剩秋草"则寓示着繁华已逝,只剩下凄凉的自然景色。
"海市楼船,江关战鼓,只恐青山愁老",运用象征手法,暗示战争仍在远方,青山似乎也在为此忧虑。诗人感慨英雄已逝,自己身处承平时代,却无人理解这份登临的感慨。最后,"暝色催归,寺门钟动早"以日暮和寺庙钟声收束,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和对归宿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历史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独特见解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寂寂绿岩畔,相期无数人。
不知康乐后,池草几回春。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