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示道三偈.双唱》
《示道三偈.双唱》全文
宋 / 释清远   形式: 偈颂  押[尤]韵

坐断千差古路头,解开种岸济人舟。

明明一句该群象,善唱非声作么求。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清远所作的《示道三偈·双唱》。诗中运用了禅宗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深刻的哲理。

首句“坐断千差古路头”,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静坐于古老的修行之路的起点,暗示着对佛法深邃智慧的追求与领悟。这里的“千差”可能指的是各种不同的修行路径或法门,“古路头”则代表了传统而古老的精神探索之路。

次句“解开种岸济人舟”,进一步阐述了诗人通过自己的修行与悟道,如同在心灵的海洋中开辟了一条渡船,帮助他人穿越人生的困惑与苦难。这里“解开种岸”可以理解为在心灵的土壤上播种智慧之种,使之生根发芽,最终结出帮助他人的果实。“济人舟”则象征着这智慧之舟承载着众生,引导他们从迷茫走向光明。

第三句“明明一句该群象”,强调了一个简单的真理或教义能够涵盖万物、普适于所有生命。这里的“一句”可能是指某个核心的教义或智慧,它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世间万象的本质,揭示了宇宙与生命的普遍规律。

最后一句“善唱非声作么求”,则是在探讨语言与真理的关系。诗人指出,真正的智慧和真理并非依赖于言语的表达,而是超越了语言本身。这里的“善唱”可能指的是通过恰当的语言来传达真理,但真正的理解与实践并不在于声音的传递,而在于内心的感悟与行动。这句话提醒我们,真正的智慧和真理是需要通过实践和内省来体验和领悟的,而非仅仅通过言语的解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修行、智慧、真理与实践之间的关系,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探索、实践和领悟佛法的真谛。

作者介绍

释清远
朝代:宋

释清远(一○六七~一一二○),号佛眼,临邛(今四川邛崃)人。俗姓李。年十四出家,尝依毗尼。南游江淮间,遍历禅席,师事五祖演禅师七年。后隐居四面山大中庵,又住崇宁万寿寺。继住舒州龙门寺十二年。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奉敕住和州褒禅山寺(《古尊宿语录》卷二九)。踰年,以疾辞,归隐蒋山之东堂。为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演禅师法嗣。宣和二年卒,年五十四。事见《筠溪集》卷二四《和州褒山佛眼禅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一、《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猜你喜欢

郡斋守岁

守岁寒斋里,开盘试奠辛。

杯行犹是腊,酒醒即逢春。

天地长为客,风尘叹此身。

岁时追往事,独有老随人。

(0)

和汪本真先生韵

吾尝笑宁子,饭牛遂成歌。

悠悠白石音,时哉将奈何!

稊稗满秋原,风雨残吾禾。

君子不时见,小人日以多。

已矣奚足叹,曳杖松间坡。

(0)

春日有怀柯博士二首·其二

闻说新来白发稠,茂陵多病不胜愁。

吟成定似张公子,痴绝真成顾虎头。

(0)

古诗六章送王君冕归陕西·其三

西山三月春,万物好颜色。

鸟啼自宫商,花开各红白。

滔滔东流水,千里在顷刻。

风雨入远林,苔痕有新箨。

鸡鸣潮欲上,山月迟归客。

(0)

王叔明为姚子章林泉清话图

霜枫雨过锦光明,涧壑云寒暝色生。

信是两翁忘世虑,相逢山水自多情。

(0)

郭忠恕仙峰春色图五首·其二

春泉㶁㶁流青玉,晚岫层层障碧云。

习静仙居忘日月,不知谁是紫阳君。

(0)
诗词分类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诗人
陈曾寿 孙蕡 吴芾 岳珂 许南英 黄景仁 邹浩 文徵明 元好问 刘禹锡 董其昌 王慎中 释文珦 戴复古 王冕 李攀龙 宋褧 陈宝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