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说淮东形势地,三城万瓦夹江滨。
小山赋后谁招隐,漂母祠前早闭门。
日月苦消行路客,篮舆长忆执经人。
深秋木叶知多少,扫径相迟薜荔村。
闻说淮东形势地,三城万瓦夹江滨。
小山赋后谁招隐,漂母祠前早闭门。
日月苦消行路客,篮舆长忆执经人。
深秋木叶知多少,扫径相迟薜荔村。
这首诗描绘了淮东地区独特的地理风貌,以三城环绕、江滨万瓦的景象开篇,展现出壮丽的都市风光。诗人提及“小山赋后”和“漂母祠前”,暗示了对古代隐逸文化的怀念,以及对淮阴历史人物的敬仰。行路客在日月流转中倍感艰辛,而诗人对那些手执经典学问的人充满思念,表达了对门人的牵挂。
“深秋木叶知多少”描绘了季节更迭,暗示时光流逝,而“扫径相迟薜荔村”则寓含了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与门人相聚的期待。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既展现了淮东的风土人情,又寄托了诗人对门人的关怀和对学术传承的重视。
先朝名士有遗孙,狼藉麻衣化洛尘。
笔下每求千古意,醉中曾过几回春。
劳生只见年年老,客路相逢事事新。
满座狂歌时莫笑,眼看燕市若无人。
三载旴江上,军和盗亦歼。
事烦终不倦,贫极始知廉。
别袖挥寒日,归舟载夜蟾。
懋功宜有赏,天意在官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