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之水兮流幽幽,溪翁何在兮流不休。
昔之隐于此地兮将何求,后世之人兮因筑亭以遨游。
潜山之水兮流幽幽,溪翁何在兮流不休。
昔之隐于此地兮将何求,后世之人兮因筑亭以遨游。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画面,通过“潜山之水兮流幽幽”这一句,诗人巧妙地将读者引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水的流动,不仅仅是自然界的景象,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接着,“溪翁何在兮流不休”,诗人以问句的形式,引出了对那位隐居在此的溪翁的思考,他是否还在,是否还在享受着这份宁静与自由。
“昔之隐于此地兮将何求”,这一句则进一步深入探讨了隐居的意义。隐居者在这里寻求的是什么?是内心的平静,还是对自然的亲近,抑或是对世俗的逃避?这个问题留给读者去想象和思考。
最后,“后世之人兮因筑亭以遨游”,诗人转而思考后人对这片土地的态度。他们是否理解了前人的选择,是否也愿意在这片山水之间寻找心灵的归宿?筑亭不仅是为了纪念,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这里的美好,从而找到自己的心灵寄托。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隐居生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人引导读者进入一个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的世界,让人在阅读中得到心灵的净化和启示。
原宪并日食,端木出连驷。
两贤恒相从,只有叹已耳。
道胜无怨尤,夜耕可卒岁。
世岂乏刘龚,人生贵立志。
荣叟年九十,带索乐弗匮。
所造吾安知,豁达庸何易。
几死之散人,优游同直寄。
自古笑亡羊,殉名如殉利。
待激西江流,索我枯鱼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