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初秋郡守丞倅诸公过译经台》
《初秋郡守丞倅诸公过译经台》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浩公载自鹿门至,谂老床头接赵王。

不是野人情简略,都缘护法意深长。

虎溪苔印秋容淡,玉带光流山色凉。

珍重诸贤然诺处,译经台畔木樨香。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初秋时节,郡守丞倅诸公拜访译经台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自然景色的描绘。

首句“浩公载自鹿门至”,以浩公的行程开篇,鹿门则暗指其归隐或修行之地,引出访友的背景。接着“谂老床头接赵王”,通过谂老与赵王的会面,营造了一种高雅而庄重的氛围,暗示了访客的身份与地位。

“不是野人情简略,都缘护法意深长”两句,诗人借以表达对友人的敬重之情,同时也揭示了来访者的目的不仅仅是简单的聚会,而是出于对佛法的护持和传承的深思熟虑。

“虎溪苔印秋容淡,玉带光流山色凉”描绘了译经台周围的自然景观,虎溪的苔印在淡雅的秋色中显得格外宁静,而玉带般的水流在山色中流淌,给人一种清凉舒适的感觉,进一步渲染了访客们在此地的闲适与和谐。

最后,“珍重诸贤然诺处,译经台畔木樨香”表达了对友人的尊重与感激之情,同时点明了译经台不仅是交流思想的场所,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地点。木樨香的描述,不仅增添了诗的意境美,也象征着知识与智慧的芬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初秋时节访友的温馨场景,以及对传统文化和自然美景的赞美,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山中和韵

白扇挥残暑,青鞋踏嫩晴。

花床寻小隐,石鼎引长鸣。

纱帽有时去,酒壶惟意倾。

山僧痴与坐,闲却瘦弥明。

(0)

与朱古平饮山中和萧敬夫韵

江山自足引千杯,况有如今此客哉。

石室只还湖守住,芦峰曾屈晦翁来。

酒酣剩有诗酬唱,步倦何妨车马回。

游遍此山方可别,北崖莫遣晓云开。

(0)

思则堂先生

白须老子宿招提,香积厨边供晚炊。

借问鱼羹何处少,北风安得似南枝。

(0)

至燕城第九十七

浩荡想幽冀,行行郡国遥。

天寒落万里,回首向风飙。

(0)

浯溪

漫郎直笔老文□,太师□字尤卓荦。

天然二妙刻苍崖,墨本传来重和璞。

三年流客居潇嶷,甚欲一来观此碑。

尽被前贤刚说破,手磨苔刻难为辞。

为子从来止于孝,古以敝屣匹天下。

□□神武妖氛清,南内凄凉泪血洒。

一时大业中兴唐,万世□□□虎狼。

从今罪案休拈起,祇挹□□与元郎。

(0)

贺曾幼张中漕举

官样文章曾靖州,计台一鹗再横秋。

虽为竹使年殊少,要续荷囊意未休。

丹陛行寻螭陛旧,清香仍裛桂香浮。

二千石扫三千字,千载江西作话头。

(0)
诗词分类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诗人
周晋 严忠济 田游岩 王象春 郏亶 崔元略 滕珦 王嫱 梁焘 都穆 温峤 班婕妤 陈时政 叶法善 储瓘 吴少微 王和卿 李星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