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秋送衣渡黄河,今秋送衣上陇坂。
妇人不知道径处,但问新移军近远。
半年著道经雨湿,开笼见风衣领急。
旧来十月初点衣,与郎著向营中集。
絮时厚厚绵纂纂,贵欲征人身上暖。
愿身莫著裹尸归,愿妾不死长送衣。
去秋送衣渡黄河,今秋送衣上陇坂。
妇人不知道径处,但问新移军近远。
半年著道经雨湿,开笼见风衣领急。
旧来十月初点衣,与郎著向营中集。
絮时厚厚绵纂纂,贵欲征人身上暖。
愿身莫著裹尸归,愿妾不死长送衣。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妇女对远方丈夫的思念和关怀。她在不同的季节通过不同方式将衣物送给他,表达了深切的情感。诗中"去秋送衣渡黄河,今秋送衣上陇坂"两句设定了时间背景,同时突出了送衣这一行为的连续性和艰难性。
"妇人不知道径处,但问新移军近远"这两句则展现了妇女对丈夫行踪的不确定以及她对信息渴望的心情。"半年著道经雨湿,开笼见风衣领急"描写了送衣过程中的艰辛和紧迫感。
"旧来十月初点衣,与郎著向营中集"这两句则回忆起过去共同生活的时光,以及妇女对丈夫的思念。"絮时厚厚绵纂纂,贵欲征人身上暖"强调了送衣背后的深情和关切。
最后"愿身莫著裹尸归,愿妾不死长送衣"则表达了妇女对丈夫安危的担忧以及她坚持送衣的决心。这两句也暗示了战争带来的悲凉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送衣这一行为,展现了古代妇女在战乱中的哀怨情怀,以及她们对于丈夫的不离不弃。语言质朴而情感真挚,是一篇充满深情和哀愁的作品。
形骸在此,其人何在。乃知一灵,不属皮袋。
江头谁家千树李,影落清江彻江尾。
风吹扁舟到花下,花间啁啾亦欣喜。
瑶林成径千步长,花光烛天天半香。
恍如坐我群玉府,飞琼酌劝青霞觞。
胜事此游难具列,照映肝肠尽明洁。
老怀已戒语作绮,新诗向拟风回雪。
东家西邻诗更奇,一时共借花光辉。
更须妙索留春句,无使花飞春告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