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庭深院爱幽情。坐久夜凉生。翠竹拂窗棂。
错认做、风声雨声。
移床就月,呼童瀹茗,展转梦难成。玉漏欠分明。
不辨是、三更四更。
小庭深院爱幽情。坐久夜凉生。翠竹拂窗棂。
错认做、风声雨声。
移床就月,呼童瀹茗,展转梦难成。玉漏欠分明。
不辨是、三更四更。
这首《太常引·夏夜不寐》由清代诗人范安澜所作,描绘了夏日夜晚难以入眠的情景,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意象。
开篇“小庭深院爱幽情”,以“小庭深院”营造出一个静谧而幽深的空间,透露出诗人对这份宁静的喜爱。“坐久夜凉生”则点明时间已至深夜,凉风习习,渲染出一种清凉而又略带孤寂的氛围。
接着,“翠竹拂窗棂”一句,通过“翠竹”这一意象,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机与绿意,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的和谐。“错认做、风声雨声”则巧妙地将外界的声音与内心的感受交织在一起,表现出诗人对周围环境的敏感与细腻感受。
“移床就月,呼童瀹茗,展转梦难成”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为了寻求一丝安宁,调整位置,找寻月光下的舒适,甚至唤来童仆煮茶,试图借茶香与月色驱散心中的烦忧,但仍然难以入眠。这一系列的动作,既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细节,也反映了其内心的复杂情感。
最后,“玉漏欠分明,不辨是、三更四更”以“玉漏”象征时间的流逝,却因难以分辨具体时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不安。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夏夜不寐的体验刻画得淋漓尽致,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展现出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