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来疏漏已三更,屈指流光百感生。
五斗微名虚寄迹,千秋吾道竟何成。
升沈总付当空鉴,放浪如游不夜城。
谁识闲心同白月,踏歌羞逐众人行。
坐来疏漏已三更,屈指流光百感生。
五斗微名虚寄迹,千秋吾道竟何成。
升沈总付当空鉴,放浪如游不夜城。
谁识闲心同白月,踏歌羞逐众人行。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在喧嚣中寻求内心宁静的渴望。首句“坐来疏漏已三更”点出时间的流逝,暗示诗人独坐至深夜,思绪万千。接着“屈指流光百感生”,以手指计数时光,表达了对岁月匆匆的感叹和复杂的情感。
“五斗微名虚寄迹”一句,借用了陶渊明“五斗米”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官场名利的淡泊,认为自己的微小成就不过是暂时的寄托。“千秋吾道竟何成”则进一步抒发了对人生道路的迷茫与追问,千年的智慧之路,最终能否有所成就,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深沉的思考。
“升沉总付当空鉴”表明诗人将人生的起伏看作是自然规律,如同明镜一般,无论高低起伏,都应平静接受。“放浪如游不夜城”则展现了诗人追求自由、不受拘束的生活态度,仿佛在没有夜晚的城市中自由游荡,追求内心的解放。
最后,“谁识闲心同白月,踏歌羞逐众人行”表达了诗人希望有人能理解他内心的宁静与追求,而不是随波逐流。他选择像月亮一样独自照亮前行的道路,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踏着歌声,勇敢地走在自己的道路上。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明代文人独特的思想境界和生活态度。
把绣成吟,真压倒、古之元白。
佳句有、雪车冰柱,曾无矜色。
一点不留烟火气,诗脾时有清风入。
更岭边、多少活人恩,于公德。公自是,朝天客。
应笑我,为人役。看时犹多事,公须一出。
琅腹细披忠抱寸,龙颜密侍天威尺。
借笔端、从此润皇猷,翰林伯。
问秋光、乞得一宵闲,满引玉东西。
喜亲朋咸集,宴酣真乐,非竹非丝。
坎止流行付分,岂尽是人为。
试向君平卜,还可前知。
自笑头颅如此,奈乌轮难系,驹隙如驰。
慨壮图已矣,指地不须锥。
任从渠、翻云覆雨,愿老于耕钓乐于诗。
三军事,天家自有,大将为谁。
我尝采石山头见蛾眉,且看浓妆淡抹两湖宜。
何物老妪生此儿,又睹双髻尤为奇。
五丁刻画盘古时,黛绿常假山灵施。
春风阅尽不肯笄,素螺头立鬓不丝。
梳云沐雨容为谁,相逢婉娈是似之。
古今知几经品题,我困暑役何能诗。
祗疑前山月鉴故半亏,嫦娥妒吝耶焉知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