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风节振荆湘,匪为殷亡为晋亡。
执手痛罹鸣鹡难,焚裘梦断树萱乡。
三诗聊寄忠臣愤,九死宁回国士肠。
一展遗编一兴慨,令人千载挹辉光。
豫章风节振荆湘,匪为殷亡为晋亡。
执手痛罹鸣鹡难,焚裘梦断树萱乡。
三诗聊寄忠臣愤,九死宁回国士肠。
一展遗编一兴慨,令人千载挹辉光。
这首宋诗《读祖宗伯公临难遗弟诗有感》表达了诗人罗荣祖对先人祖宗伯公在面临危难时,向弟弟寄托忠贞之志和家国情怀的深深感慨。首句“豫章风节振荆湘”赞扬了祖宗伯公高尚的节操如同豫章(一种竹子)般坚韧,影响深远至荆湘之地。接下来,“匪为殷亡为晋亡”暗示了他并非因商朝灭亡而悲,而是为晋朝的衰落感到痛心。
“执手痛罹鸣鹡难”描绘了临别时的悲痛场景,鹡鸰鸟的哀鸣象征着兄弟离散的艰难时刻。“焚裘梦断树萱乡”则借典故表达对故乡的思念,焚烧皮衣的梦境中断于异乡,寓含了深切的思乡之情。
“三诗聊寄忠臣愤,九死宁回国士肠”进一步揭示了祖宗伯公以诗抒发忠诚与愤慨的决心,即使面临生死九重,也绝不改变爱国之心。“一展遗编一兴慨”读其遗作,诗人不禁感慨万分,对先人的精神感到敬仰。
最后,“令人千载挹辉光”总结全诗,赞美祖宗伯公的精神光照千秋,激励后人长久地追慕和学习。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崇敬和对忠贞气节的崇尚。
月琴三柱四条水,圆魄移来混俗耳。
自古从今清且奇,五音一弄惊神鬼。
勾挑指下何纤细,傍观侧听心先醉。
胡茄十八笑思归,悲风切切摇朱翠。
凤游云里情荡飏,不无萧洒真高尚。
寒暄聚散得馨香,奚为丝竹兼歌唱。
慢锁朱弦急如雨,疑似春莺相共语。
莫惮辞劳用意弹,堪对鸾吟与凤舞。
雪来比色。对澹然一笑,休喧笙笛。
莫怪广平,铁石心肠为伊折。
偏是三花两蕊,消万古、才人骚笔。
尚记得,醉卧东园,天幕地为席。回首,往事寂。
正雨暗雾昏,万种愁积。
锦江路悄,媒聘音沈两空忆。
终是茅檐竹户,难指望、凌烟金碧。
憔悴了、羌管里,怨谁始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