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头浪涌金沙碧,江国飞虹瑞气摇。
发泄地灵知有待,使君题作瑞龙桥。
鳌头浪涌金沙碧,江国飞虹瑞气摇。
发泄地灵知有待,使君题作瑞龙桥。
此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江边景象,以“龙桥古渡”为题,展现了明代诗人邝元乐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与赞美。
首句“鳌头浪涌金沙碧”,以“鳌头”象征江心之高点,波涛汹涌,金沙泛起碧光,生动描绘了江水奔腾的动态美,以及阳光下金沙闪烁的静谧之美,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
次句“江国飞虹瑞气摇”,将“飞虹”比喻为横跨江面的桥梁,与前句的“金沙碧”相呼应,共同构成一幅宏大的画面。同时,“瑞气摇”不仅描绘了桥梁在阳光下闪耀的景象,也暗含了吉祥如意之意,增添了诗的意境深度。
后两句“发泄地灵知有待,使君题作瑞龙桥”,转而从哲学和人文角度出发,表达了对自然与人为结合的深刻思考。这里的“地灵”指的是自然界的灵气,暗示了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有待”则意味着这种和谐需要时间与耐心去培育和维护。最后,诗人以“使君题作瑞龙桥”作为点睛之笔,既是对眼前景观的命名,也是对美好愿景的寄托,寓意着希望与未来的美好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敬畏,同时也传达了对社会和谐与美好未来的向往。
水禽渡残月,飞雨洒高城。
华堂对嘉树,帘庑含晓清。
拂镜整危冠,振衣步前楹。
将吏俨成列,簿书纷来萦。
言下辨曲直,笔端破交争。
虚怀询病苦,怀律操剽轻。
阍吏告无事,归来解簪缨。
高帘覆朱阁,忽尔闻调笙。
晨游柴阁峰,暮宿山下村。
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
举杯未及饮,暴卒来入门。
柴衣挟刀斧,草草十馀人。
夺我席上酒,掣我盘中飧。
主人退后立,敛手反如宾。
中庭有奇树,种来三十春。
主人惜不得,持斧断其根。
口称采造家,身属神策军。
主人慎勿语,中尉正承恩。
我说南中事,君应不愿听。
曾经身困苦,不觉语叮咛。
烧处愁云梦,波时忆洞庭。
春畬烟勃勃,秋瘴露冥冥。
蚊蚋经冬活,鱼龙欲雨腥。
水虫能射影,山鬼解藏形。
穴掉巴蛇尾,林飘鸩鸟翎。
飓风千里黑,䕭草四时青。
客似惊弦雁,舟如委浪萍。
谁人劝言笑,何计慰漂零。
慎勿琴离膝,长须酒满瓶。
大都从此去,宜醉不宜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