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曲江滨,喧于市朝路。
相寻不见者,此地皆相遇。
日光去此远,翠幕张如雾。
何事欢娱中,易觉春城暮。
物情重此节,不是爱芳树。
明日花更多,何人肯回顾。
上巳曲江滨,喧于市朝路。
相寻不见者,此地皆相遇。
日光去此远,翠幕张如雾。
何事欢娱中,易觉春城暮。
物情重此节,不是爱芳树。
明日花更多,何人肯回顾。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市集春游图景,通过对比和反思,抒发了对人世间聚散无常的感慨。开篇“上巳曲江滨,喧于市朝路”两句,设定了时间(上巳日,即农历三月初三)和空间(曲江边、繁华的集市),营造出一个热闹非凡的春日市集景象。接下来的“相寻不见者,此地皆相遇”表达了一种机缘巧合,人与人在这里意外重逢的情境。
然而,随着“日光去此远,翠幕张如雾”的描写,我们感受到时间流转和情感的淡漠。诗人通过对比日光与帷幕的关系,暗示了光阴的变迁,以及人间聚散的无常。
紧接着,“何事欢娱中,易觉春城暮”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无常之感。在快乐的集体活动中,人们往往容易忽略时间的流逝,直至日落时分才惊觉春光易逝。
“物情重此节,不是爱芳树”一句,表明在这样一个特殊时刻(上巳日),人们的情感特别深厚,这种情感并非仅限于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它反映了一种对人间美好的珍视和留恋。
最后,“明日花更多,何人肯回顾”则以对未来的预见和对过去的回望之间的矛盾,结束了全诗的情感波澜。这不仅是对自然界中花开花落的观察,也是对人类行为的一种反思——在新的美好即将到来时,我们是否还会去关注已经逝去的美好?
整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日市集生活的描绘,以及对时间流转和人间聚散无常的情感抒发,展现了古人对生命、自然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洞察。
神山眇何许,欲往不可求。
焦公栖隐处,溯沿成后游。
众木生夏寒,绝壁衔僧楼。
绿阴下无地,江影如雕锼。
移来天外帆,淼皛胡豆洲。
一窗纳万里,波远斜阳收。
禁足花幢古,摄衣筱坞幽。
他时风雨至,或见飞龙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