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者巾柴车,追游卞山村。
今焉镇三辅,鼓吹喧谯门。
遥知手种松,浸有苍苔痕。
许下今乐郊,胜事亦复繁。
但令足兵食,饱暖同君恩。
长安举头见,煌煌太微垣。
江湖与魏阙,一一寄默存。
正恐受釐室,虚怀待微言。
往者巾柴车,追游卞山村。
今焉镇三辅,鼓吹喧谯门。
遥知手种松,浸有苍苔痕。
许下今乐郊,胜事亦复繁。
但令足兵食,饱暖同君恩。
长安举头见,煌煌太微垣。
江湖与魏阙,一一寄默存。
正恐受釐室,虚怀待微言。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以及对未来的期待。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和谐与国家稳定的向往。
首句“往者巾柴车,追游卞山村”,诗人回忆起过去,那时他乘坐简陋的柴车,追寻着游玩在卞山村的快乐时光。这种对过去的怀念,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同时也流露出对简单生活和自然风光的深深眷恋。
接着,“今焉镇三辅,鼓吹喧谯门”两句,诗人将视角转向现在,描述了如今他镇守三辅之地,鼓乐声在城门喧闹的情景。这里不仅展现了官场的繁华与热闹,也暗示了诗人可能身处高位,肩负重任。
“遥知手种松,浸有苍苔痕”则转而描写自然景色,诗人想象自己亲手种植的松树,如今已经长满苍苔,岁月的痕迹在其中显现。这不仅是对自然生长过程的描绘,也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许下今乐郊,胜事亦复繁”提到许下的地方如今成为欢乐的郊野,各种美好的事情频繁发生。这既是对现实生活的肯定,也是对社会和谐与繁荣的颂扬。
“但令足兵食,饱暖同君恩”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稳定与人民幸福的深切愿望。他认为只要国家有足够的军力和粮食,就能确保百姓的温饱,如同君主的恩泽一样。
“长安举头见,煌煌太微垣”描绘了诗人站在长安抬头望向天空,看到明亮的太微垣星象,象征着国家的辉煌与荣耀。
最后,“江湖与魏阙,一一寄默存”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在江湖,但心中始终怀揣着对朝廷的忠诚与期望,默默保存着对国家的热爱与奉献。
“正恐受釐室,虚怀待微言”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与期待,他害怕自己可能会被误解或忽视,但他依然保持谦逊的态度,期待着那些细微却重要的建议和指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社会和谐的向往、以及对国家稳定与个人责任的深刻思考。